首页

搜索繁体

第六十二章 刘盈:人生如戏(5K章)

    于是在宣室殿中,群臣祝贺法酒结束,在胪传声中,刚刚升任九卿之一的典客萧同,带领着前来朝觐的番邦国主、使臣,一步一顿的走入殿中,三拜九叩。

    这其中,乌孙王和月氏王站在C位,享受着一道道注目礼,直激动的他俩手足无措,满头大汗……

    觐见完毕之后,刘邦轻轻摆手,示意所有番邦来者尽数殿外就坐……

    毕竟汉夷有别,再尊贵的夷狄也比不过一个普通的汉官,因此在这宣室殿中,自然不会有他们的座位。

    不过这对于乌孙王来说,已经很满足了。

    他一个即将亡国的亡国之君,之前又摆谱不来朝觐汉国皇帝,如今汉国愿意出兵救援乌孙,别说只是让他坐在这高大巍峨,让人一看就心生敬意的宫殿门口,就算是让他跪在长安城门口,他又能说些什么呢?

    至于月氏王等人早就习惯了,毕竟这长安城他们也不是第一次来了。

    因此除了乌孙王和月氏王神情严肃之外,其余的人虽然也不苟言笑,但心思早就飞到了那人流如织,摩肩擦踵的东西二市。

    嗯,他们名义上是来朝觐皇帝,其实真正的目的是来批发商品,毕竟从口岸购物,大部分的利润就要给汉国商人赚走……

    而他们亲自在原产地采购,这利润就进了他们自己的腰包!

    要不然他们怎么会花大价钱贿赂国君,给他们开具证明使者的文牒,然后自掏腰包购买敬献给汉国皇帝的礼物,支付雇佣护卫的费用以及路上的开支,不远万里跑到汉国……

    熙熙攘攘,利来利往……

    只是这帮‘假冒’的使者虽然急不可耐,但却依旧安安分分的坐好,毕竟这时候太阳尚未真正升起,天空漆黑一片,长安城的东西两市自然也没有开放。

    于是,在一众交头接耳中,殿中传出谒者抑扬顿挫的声音。

    “诏曰:朕秉承天命,统摄万方,众星拱侍,德及北辰,有赖天地祖宗之庇佑,亦幸八方豪杰之左治。又论当世之事,纷繁杂冗,酂侯萧何年事已高,朕念及其昔日灭秦功绩,准其告老归养,赏黄金百锭、丝绢百匹……”

    “……然钧位不可一日虚悬,咨尔平阳侯曹参,勤敏治学,燃薪达旦,破卷释经,通晓圣贤,是以众议举贤为相……朕凝观大势,细审舆情,欣然允之,乃以国是托之,卿当自勉,勤谨奉上,总领百僚,调理阴阳,功成郅治,勿负君国之恩重,钦哉。”

    在一众议论纷纷中,刘盈看着交出相印,重新坐回原位的萧何,只觉得对方虽然满头白发,但却一扫之前风烛残年的样子,重新变得精神矍铄起来。

    或许,这就是无官一身轻吧……刘盈正襟危坐,心中却升起几分不祥的预感。

    毕竟从前萧何担任相国的时候,每四日休沐一日,因此他去相国府上课的时候,多以自习为主,现如今这老头虽然辞了相国之位,但却没说不再当自己老师,也没说不让自己去他那里听课……

    还好,我马上就要出征了……刘盈长吁一声,暗暗庆幸,同时准备散朝之后就去卢绾那里闹腾一下,让他尽快把条子批了,自己好去武库挑选火炮。

    嗯,汉国实行的是枪弹分离原则,卢绾这个太尉掌管枪支火炮,而弹药则只有刘邦的手令才能领取。

    当然了,枪支火炮也可以通过刘邦的手令领取,毕竟家天下,皇帝,尤其是刘邦这个开国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但刘盈毕竟只是太子,不是皇帝,因此规矩就是规矩,盲目打破规矩只会害人害己。

    至于他始终不愿意和卢绾私下见面,主要是怕死……

    老丈人可不同于丈母娘,那可是无时无刻不惦记着亲手弄死拱自家白菜的猪……

    在刘盈的幽怨中,谒者开始宣读第二道诏命。

    这道诏命其实没多大意思,就是限制了诸侯王的规格,废除了诸侯国也有相国、左右丞相以及太尉、御史大夫这些官职,只允许他们保留有右丞相这一个三公级别的高官。

    至于国尉,也从之前的中两千石,降到了比二千石,相当于从国级干部,降到了郡尉一级的厅级官员。

    于是,满座哗然。

    诸如刘肥这样的藩王更是愤愤不平,不过当刘邦的视线投过来之后,小胖子顿时缩头缩脚,如同一只鹌鹑……

    嗯,胖鹌鹑……

    这道诏书用很流行的一句话来说,就是你什么档次,也配和中央朝廷共用相同的体制?

    换成相对好理解的话来说,则是为了削除诸侯王的权柄。

    俗话说一个萝卜一个坑,但问题的关键是萝卜的数量远远比坑多,因此中央的三公九卿坑满之后,很多人就谋划着到诸侯王那里占一个萝卜坑。

    毕竟汉初的这群诸侯王享有司法权和行政权,基本上相当于是一个独立王国,因此他们的相国、御史大夫自然也会有很多人趋之若鹜!

    汉朝的很多名臣,诸如袁盎、韩安国等人都当过诸侯王的国相。

    因此,削了诸侯王的萝卜坑,诸侯王和中央争夺人才的能力就没有了,更加有助于他们老老实实在地方上娶媳妇生娃,安安分分的过完一生。

    至于第三道诏书,自然是发兵救援乌孙。

    刘邦特意站起,走下两节台阶,将一柄象征着生杀予夺的黄钺交到了刘盈手中。

    这熟悉的握感……刘盈转过身,举起手中的黄钺,享受着满朝王侯公卿的敬仰,以及嫉妒。

    毕竟,他家里有两只鱼唇的欧豆豆……

    就在此时,殿外似乎响起一片喧哗之声,渐渐地,不仅殿外,整个长安城仿佛都沸腾了起来。

    刘盈满是迷茫,和刘邦对视一眼,不约而同微微摇头,表明这一切与自己无关。

    少顷,出外查看的谒者慌慌忙忙的跑回,喘着粗气说道:“陛下、陛下,天有异象……天有异象啊!”

    刘盈愣了一下,而在帝座之上,刘邦拥剑而起,大步走下丹陛:“走,随朕看看究竟是何种意象!”

    吕雉也跟着走下,轻轻碰了碰刘盈的袖子:“走啊,别愣着啦。”

    我这不是愣,我这是在想该如何操纵舆论,还有,那娘们算的也太准了……刘盈心如电转,慢慢跟在吕雉身后向外走去。

    毕竟古人迷信,而舆论的高地你不占领,就会有其他人立刻站上去!

    在一片晨光微熹中,刘邦领着满朝公卿站在宣室殿的广场前,全数傻傻愣住不动。

    星日争辉!

    准确的说,是五星连珠的白天版本。

    一般五星连珠只有夜晚十二点前才能看到,今天这次没想到白天也能看到,重要的是此刻太阳光很是暗澹,因此当金木水火土五星和太阳同时出现在天空的时候,看起来就像是多了好几个太阳!

    相传蒙哥在位时期,天空中就出现过三个太阳,预示着将有多个君主出现。

    然后,就真的应验了……

    不过好在除了刘盈之外,其余人并不了解这种事,但他们此刻心中盘桓的一句话,却更加要命。

    天无二日,民无二主!

    如今天上有一长串太阳,是不是预示着国人会有很多个君主?

    于是,刘邦一脸严肃的看向同样傻愣愣站在原地的太史令:“你来说说,此为何意?”

    毕竟太史令除了负责记录历史,还负责观察天时星象,比如当年汉武帝使用的太初历,负责组织编纂的正是时任太史令的司马迁。

    在所有人齐刷刷的投来目光后,太史令战战兢兢,很是装模作样了一番,接着面露喜色,高声说道:

    “五星分天之中,积于东方,中国利!”

    “今五星出东方,中国大利,蛮夷大败。太白出高,敢战者吉,弗敢战者凶。因天时,诛不义,万下必全,勿复有疑!”

    于是刘盈微不可见的一摆手,许多持戟而立的甲士顿时齐声呼喊。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万岁!”

    “万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