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23章 回忆

    王若语回到寝殿的时候赵承伟还没有走,他坐在灯下,手里拿着的正是陶陶刚刚送给她的琴谱。

    “听说太子气冲冲得从长乐宫走了?”

    “嗯。”王若语神色冷淡,她坐在铜镜前,默默卸着发钗。

    一般若是赵承伟在的时候,她都不会让人进来伺候。

    赵承伟把琴谱随意放在桌子上,起身走了过来,在离王若语两步之外停了下来,站在那里。

    扑面而来的,是浓重的酒味,熏的人头晕脑胀。

    王若语手中动作不变,也不曾向身后之人投去半个眼神。

    “朕答应你的都会做到的。”

    赵承伟望着王若语,神色动容,他伸出手想触碰她,却被王若语一个侧身躲开了。

    王若语起身面对着赵承伟,冷淡极了。

    “我也说过,若是这个孩子能平安出世,那我们之间的所有恩怨才会一笔勾销,我才会把他抚养长大。”

    赵承伟答应她只要留下这个孩子,他就会让陶陶回到她的身边,给她一个新的身份,让她离开皇宫,去过平凡的生活。而他们之间放掉所有过去,重新开始。

    王若语答应了。

    赵承伟痴痴的看着王若语的肚子,那里面是他们的孩子,也会是他此生挚爱的孩子。

    这个孩子是他们之间最后的关系纽带。

    这么多年来,王若语终于向他低头了,他们还有机会可以重新在一起,还有大把的时间,只要这个孩子生下来,他们会是最幸福的一家三口!

    想着想着,赵承伟的心就激动了起来,他大步上前握住王若语的手。

    “若语,朕是真的爱你,真的爱你!”

    王若语低头看向赵承伟的那只手,她死死盯着,半天一句话都不说。

    赵承伟见她没有抗拒的动作,一时心猿意马,大力拥住了她。

    他发出了满足的喟叹。

    王若语垂下脸,赵承伟看不清她的神色,但看她如此温顺,只当她是不适应,害羞了。

    “皇上,你醉了。”

    “朕没醉,朕才没醉,朕的酒量好的不得了,若语你小瞧朕。”

    赵承伟搂着王若语踉跄了一下,他满嘴的酒气重重打在王若语脸上,恶臭难耐,让她终于有了点其他反应。

    “我不舒服。”

    赵承伟笑着松开了王若语一些,“你骗朕,太医和朕说你身子好得很,一定会平平安安生下皇子。”

    他脸上的得意与嚣张终于让王若语皱了眉头,她冷了脸色,一言不发的盯着赵承伟。

    明明一句话都没说,一个动作都没有,但是无声之中的厌恶让赵承伟怔住,他狠狠摇摇头,不敢相信自己看到的,再睁眼努力去看时,王若语已经恢复了平静。

    她挣脱开赵承伟,向后退去,站在那里凝视着赵承伟,眼里是挥之不去的疏离。

    王若语:“我说我不舒服。”

    明明近在眼前的人,却偏偏碰不得摸不得。赵承伟有些恼意,“贵妃,你要清楚你自己的身份!”

    “身份,什么身份?被囚禁在深宫的人妇,还是皇上亲封的贵妃,皇上想要什么身份?”

    赵承伟一下噤了声,王若语脸上的嘲弄让他瞬间清醒了不少。

    王若语嗤笑了一声,“赵承伟,我最讨厌别人和我提身份这两个字。我所有的身份不都是拜你所赐吗?你还想怎样?”

    赵承伟突然慌了神,手足无措。

    “若语,朕还有些政事要处理,就不在这里久留了,你早点休息,注意身子……奴才们自会照顾好陶小姐的,你就不要过多操心了。”

    “恭送皇上。”

    王若语打开了寝殿的大门,站在一旁,不再看向赵承伟。

    她身姿单薄,面色清冷,背对着赵承伟。影子在地上拖出长长的一道,延伸至他的脚下,一抬脚就可以踩住。

    赵承伟眼前又浮现出了当年王若语和他决裂时的场景,她一直都是这般坚韧,从来都没有弯下过腰。

    而他,是爱惨了她的这副傲骨。

    赵承伟离开后,王若语也一直没有关门,她就站在那里任由冷风灌进来。

    她扒着门框,开始干呕,阵仗之大好像要把胆汁都吐了出来,老嬷嬷见状连忙过来搀扶她。

    “娘娘,娘娘你没事吧,要不要奴婢去叫太医过来!”

    王若语摆了摆手,她狠狠闭上眼睛,“无事,我只是太恶心了。”

    每一分每一秒,她都觉得无比的恶心。

    “去备水,本宫要沐浴。”

    “是。”

    王若语看着那只刚刚被赵承伟触碰过的手,胃里一阵翻涌,她又开始了恶心。

    等到奴才准备好热水后,王若语已经吐了不少,脸色苍白,发髻凌乱,整个人像是受了巨大的痛苦。

    他们都低着头不敢出声,把东西准备好后就手脚麻利的都退了出去。

    偌大的汤池内,只剩下了王若语一个人。

    她缓缓走入汤池最深处,闭着眼睛沉了下去。

    王若语自小就是在京都长大的贵女,她的父亲位高权重,是个实打实的“奸臣”。他阴险狡诈,心狠手辣,旁人是唯恐避之不及。

    但是父亲对她很是疼爱,护着她从小到大平安顺遂,几乎没有什么东西是她要不到的。

    那年,昏庸无道,濒临垂死的老皇帝突发奇想要选秀,京都所有适龄女子都必须参加,任何人不得违抗。

    父亲为了护住她,设计让她中了一种奇毒,那毒极其狠烈。

    她不能言语,面上生疮,容貌尽毁,任谁都看不出这是当时名满京都的第一美人。

    父亲说这是奸人所害,宫内御医皆束手无策。皇帝大怒,一夜之间贬了朝中好几员高官。而后她便被送去了祖籍江南修养看病。

    能避过老皇帝的奇毒,自然不会是那么好解的,甚至他的父亲都没有把握能让她恢复如初,一连半年,她都是那副模样。

    几乎是鱼死网破。

    江南,是她这辈子最不后悔去的地方。尽管她在那里寂寂一人,还碰到了“会咬人的狗”,痛恨一生。但

    在那里,她遇见了陶溪。

    陶溪……

    那时的陶溪鲜衣怒马,艳艳儿郎。不仅相貌出众,还满腹经纶,举止言谈皆为君子之行。

    陶溪家里是在江南避世的大家族,虽然颇有名望,但是陶溪半分看不出贵族子弟的影子。他办了一个私塾,收留了很多可怜的孩子。

    他在私塾教学,明明不大的年纪却是能说出让她连连称赞的话来,那些话她从没有听到过,新奇的很。

    那一片的孩子都很喜欢陶溪,都是他的学生。十里八乡的大人们也都把他看成比知府还厉害的人。

    陶家大公子,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天下形势波涛汹涌,朝堂动乱。

    江南远离京都,与权力的中心遥遥隔江而望。虽也过得不安稳,但当时的江南知府和陶家,都是真正的良善之辈,江南一时半会也是片净土。

    她初到江南,就遇上了一年中最盛大的百花节。外面锣鼓喧天,人山人海。

    她实在是在私宅里呆得快闷死了,才会和丫鬟一起偷偷溜出来。

    但是她没想到的是,小小的江南,百花节竟然比京都还要热闹。街道上人来人往,挤都挤不动。

    她和丫鬟看得新奇,也被这热闹的气氛渲染了,玩得不亦乐乎。

    只是后来不知道远处街道发生了什么,一阵烈马嘶鸣后,一辆马车突然失控了,横冲直撞了两条街,在人群中肆意冲撞。

    街道上人群发生了躁乱,场面一度难以控制。

    因着她外貌受损,戴了大大长长的帷帽斗笠,不是很容易看清周边情况,又加之不能言语,更是在这危急关头什么都做不了,躲避都很不便。

    人群一冲撞,她就和丫鬟走散了。

    推推搡搡间她差点就要摔倒,是陶溪突然出现拉住了她。

    像个从天而降的英雄。

    想到这里,王若语不禁莞尔一笑,她年少时偶尔也读过两本街边的话本,对里面英雄救美的场景也曾有过幻想。

    可当这一天真正来临之时,她却表现的如此糟糕。那时的她,实在算不上什么美丽。

    她和陶溪相识于微末之时。

    见过那么多王公贵族的王若语,从来没有在谁身上看到那般明媚惊艳的光芒,唯有陶溪,晃了她的眼睛。

    她对陶溪,是一见倾心。

    后来的日子她跟着陶溪在私塾教学,她虽然不能说话,但是可以帮忙打打下手,看看孩子们什么的。

    且她也是饱读诗书的人,父亲从小就没有让她读过什么《女德》《女戒》,她是看着四书五经,山川游记长大的。心里见识比旁的寻常女子都多些,主意也多。

    二人才学才情皆有,讨论间总是颇有默契。在那些朝夕相处的日子里,她看到了陶溪的雄心壮志,看到了他的心怀天下。

    陶溪是个真正的君子。

    一见如故,他们在江南一起读书写志,传道授业,可赏月可观花,度过了最惬意的半年时光。

    世人总说,真的爱一个人,在看到他时会觉得自己如此渺小。爱会让人变得怯懦,自卑。

    在一日日的相处中,她不可自拔的爱上了陶溪。可是她不敢,不敢告诉陶溪她真正的身份,她不是什么普通人家,她是当朝大奸臣的女儿,她也不敢让陶溪日日看见她这副丑陋不堪的模样。

    曾经王若语拥有美貌的时候对它并不在意,觉得这美貌在有些时候是个祸事,更何况如今的乱世。可当她遇见陶溪以后,只恨自己没有天人之姿。

    尽管陶溪并不在意外貌,他经常说,一个人的美不在于皮囊而是内心;“美人在骨,不在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