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13章 第13章国家队的邀请

    决赛后,他便用特殊设备分析出金雪的分段数据。

    数据显示,金雪这场1147的每20米分段为345+210+203+194+195。

    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

    通俗点讲,金雪在60-80米处达到了速度最大值,且这20米处的平均速度早已超过了36km/h,达到371km/h。

    这也就意味着,去除启动加速用时,金雪的途中跑100米甚至有机会接近10秒大关,而第四棒恰恰是一个长直道,最长可达120米左右的跑动距离。

    一个接力区中有10米的距离是可以随意站的,你可以站后面点开始启动,也可以站前面一点点,启动时间也是按运动员的个人特点自由决定。

    由于交接棒只需要在交接区域内完成,所以20米的交接区刚好能消除金雪的起跑短板,直接将所有人拉到途中跑之中,而途中跑正是金雪的天下。

    金雪当然不会拒绝。

    前世自己只是提出了后程型运动员的构想,虽然理论可行,但终究没有实际试验过,她也很好奇自己到底能跑多快。

    “于老,我愿意去。”金雪的回答简短而有力。

    “很好!”于主任赞叹一声,而后吩咐道:“小唐,你把文件拿出来。”

    于主任身边的高大年轻人从随身携带的公文包里掏出一叠纸来,上面是有关国家队的相关信息,以及条约与合同等。

    其实上面的内容金雪闭着眼都知道,但此时还是得装装样子,装作认真地翻看着。

    “慢点看,别遗漏了。”于主任还出声提醒。

    过了大概十分钟,金雪终于将手中的文件“翻看”完毕。

    “于老,我能不能提一个请求?”

    “哦?你说说看,我们尽量给你满足。”于主任笑眯眯地说道,他以为是经济或是生活方面的请求。

    “我想平时在江南大学边读书边训练,需要去首都的时候再去集训,您看可以吗?”

    “这个当然可以,我还以为是啥呢。”于主任眉毛一挑,接着说道:“虽然江南大学的设施肯定不如首都完备,但怎么说也比这个体校好。但是那边的教练说实话不如国家队的。”

    “没事,谢谢于老,我不需要教练的。”

    “那随你吧,反正八月就要来首都集训了。”

    确定一切没问题后,金雪在材料上签字并按下手印,这也就意味着金雪正式成为了国家队的一员。

    送走于主任后,金雪回到宿舍收拾东西。

    袁玲玲现在已经在省队了,她的后续发展基本没什么问题,不需要自己再操心。

    打开电脑,金雪发现自己多了两封邮件。

    第一封是尤塞恩博尔特发给自己的。邮件中说道,他在刚刚结束的男子200米决赛里跑出了20秒31的成绩。得益于金雪的赛前指导,他感觉启动加速流畅了许多。

    同时,博尔特还对金雪夺冠表示衷心的祝贺,并希望金雪能给他发些技术方面的指导资料。

    金雪摇了摇头,博尔特这封先不管,她现在没那功夫整理男子百米的信息,等到所有事情办妥以后再考虑。

    第二封则是梁宏光发来的信息,他说首都体育大学那边已经上报了华南省教育厅,省教育厅这几天就会派人到林南体育学院进行调查,邮件的最后还表达了对金雪的感谢。

    既然林南省教育厅那边已经开始行动,自己的那篇文章似乎也可以发了。

    《体育学刊》是一部周刊,两天后就会发行新的一版。

    由于上一篇投稿,李海峰也算是和《体育学刊》的编辑有了点关系。这次在金雪的要求下,她让李海峰依旧使用第一作者的名义,负责文章的主要架构,而文章中的数据和开篇之前的绪论却由金雪完成。

    “部分研究人士,虽贵为硕士研究生,但其文章中丝毫没有任何探究精神。例如2000年林南体育学院发表的《对世界优秀男子百米跑运动员某些技术参数的探析》,名为探析,实为胡编乱造,这种不经查证、毫无根据的内容如何在华夏学术界立足?笔者将从以下几个……”

    7月16日,这篇文章正式刊登在新一期的《体育学刊》上。

    林南体育学院也订阅了这份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