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三节 青青子衿 (下)

    爷爷非常喜欢书画,可以说是我在绘画方面的最初启蒙老师。童年的光景中,很多次我坐在露天的阳台边画画,而爷爷坐在旁边戴着老花镜很安静地坐着看,直到夕阳西下。我爷爷还教会了我下象棋和打乒乓球,而我喜欢读一些类似《史记》和《山海经》之类的文史类书籍,也是源于我爷爷对我的启蒙。而爷爷也有很多故友,鱼龙混杂,其中不乏教授、军人之类,也有很多闲散游民,但是他们无一例外都是很有趣的人,每次来爷爷家总能带来很多新奇见闻或陈年轶事。大家伙坐在阳台上喝着三炮台,聊天的内容上至天文地理,下至苍生疾苦,从前沿科技到鬼神传奇,啥内容都有,若是全部记录下来则堪称乡野民间传奇的百科全书。

    我从小在爷爷和他周围这些鱼龙混杂的故友中了解很多东西,加上我非常喜爱绘画,所以我竭尽可能地将他们口中那些奇人奇事,尤其是那些传言中的神乎其神的事件通过漫画来还原,就像我所崇拜的荻野真那样。

    我爷爷对我这项爱好非常重视,他认为这样很好地锻炼了我的想象力。但是学校里的老师却不这么认为,尽管教师墙壁上挂着大大的爱因斯坦画像,下面一句“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的标语非常醒目,但是只要我在高中时代的作文中加入任何自己所经历的这些怪诞之事,必然被老师作为离经叛道的典型,被叫到办公室训话。

    我小时候被爷爷当做宝贝,而且自己小时候还确实比较争气。因为小时候学习成绩比较好,而且自己也算是多才多艺,绘画上还获得过省上的三等奖,因此不免有些心高气傲,内心对于很多名利的东西非常执迷,凡事都想要争个高低,无论是学习成绩还是个人爱好什么的。

    后来发生的一件事情彻底改变了人生的轨迹。

    初中时期我的成绩一直比较优异,几乎一直囊括着全班第一名和全级前十名的名次。不出意外,我将来必然会以很优异的成绩升入了自己理想的高中。爷爷曾经承诺过,如果我能以高分进行那个省级重点中学,他可以答应我的任何请求,我想要买什么礼物他都愿意买单。

    初二的寒假的时候,爷爷被检查出患有膀胱癌,但似乎是良性。爷爷做了手术,一切都还顺利。初二结束时我期末的成绩很理想,中午在爷爷家吃饭的时候,他问我想要什么礼物。我攥着成绩单递给爷爷,对爷爷说我什么都不要,但要他那三大本充斥着文字、照片和图画的手稿。爷爷将这三大本手稿视为自己业余生活唯一的乐趣和精神寄托,他从年轻时代开始就一直坚持调研和创作,几十年间从未间断,似乎就是养成了一种习惯。

    后来爷爷退休了,高血压和心脏病逼迫他放弃了创作,后来还查处了膀胱癌,他再也没有精力继续创作。爷爷还曾经真的联系到一些小出版社来出版他的手稿,但是据说编辑部提出了很多修改意见,爷爷手稿中很多内容并无实物照片,也未曾亲临考证,因此被认为杜撰成分较多,似乎只能作为玄幻小说来看。此外,出版社还要爷爷交好几万块钱才能搞定书号、校对、编辑和其它杂七杂八的费用,最终爷爷放弃了。

    “没有识货的人,那就留着给孙子们看。”爷爷经常笑着对我们说。

    我提出要爷爷手稿的要求后,房间一片静默,场面一度尴尬。爷爷沉思了一会儿,回到卧室里屋中取出那本被他视为宝贝的手稿,将它交在我手中。爷爷语重心长地说:“小羽啊,你那么喜欢这些手稿,我希望你将来能把这些关于历史和文物的故事都画成漫画,这样爷爷的这些书也算有些价值了。”说完爷爷很诚恳地拍了拍我的肩膀,不知为何我突然很感动。

    自此我身边就一直伴随着这三大本百科全书似的手稿,里面尤其对战国时期的文物及历史记载较多,旁征博引很多古人的著作。爷爷是战国历史的忠实拥趸,一旦聊起某个战国时代的文物,必然会牵出来在整个时代的背景以及那些人物的事迹。后来爷爷病情有所严重,我经常带着他的书稿和他坐在病榻前去讨论那些历史人物的形貌,我甚至将那些历史故事的片段绘制成简短的小连环画拿给病榻前的爷爷观赏。那是爷爷最为开心的时刻,那些惬意时光似乎将病痛带来的阴霾一扫而光。

    自从爷爷罹患膀胱癌之后,他的情绪便日益消沉,但是每逢跟我聊天的时候,他总是强装出一副春风满面的样子,我其实心里知道爷爷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日渐堪忧。某日傍晚,我和爷爷坐在阳台的竹藤椅上一起翻阅他的手稿,翻到了他关于传说中“白起剑”和“赵括青铜剑”部分的内容,爷爷笑着说如果我能将他手稿中关于白起这类传奇名将的故事搬入漫画中,也许小孩子们就会喜欢这些春秋战国时代的故事了。

    因为爷爷无意间的一句话,却给了我承诺一般的责任,我醍醐灌顶般醒悟到,我真的可以将爷爷手稿中那些历史传奇故事通过漫画的形式展现出来,这样爷爷手稿的内容也得以面世,而我也算实现了自己想成为荻野真那样的漫画家的幻想。

    爷爷的身体状况日渐堪忧,而我更是如热锅上的蚂蚁,想着尽快将自己的白日梦付诸于行动,向爷爷展示我的才华和行动力。于是在初二的寒假开始,我便开始正式着手绘制我的第一部漫画,我暂且将其命名为《白起传奇》系列。我想着能够在初中时代结束的时候,将这本漫画手稿作为礼物送给爷爷。当这个冬天第一缕雪花飘落的时候,我便蜗居在自己的小卧室,翻阅着爷爷的手稿,开始夜以继日绘制我的漫画作品,这部漫画系列作品中的第一部,“人屠传说”。

    以下文字皆源自葛羽日记中的原文:

    窗外是白雪皑皑的街景,我伏在案边开始自己“白起传奇之人屠传说”的漫画创作,面前摆着爷爷三大本厚厚的手稿,里面包括大量战国时代的史实以及轶闻,其中就包括这位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杀神”白起。

    我翻阅着爷爷的手稿,关于白起的故事,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历史上旷古绝今的血腥战役,秦赵“长平之战”。

    据爷爷的手稿描述,1995年的5月某天,长平古战场在无意间被村民所觅得,震惊了考古界。据说在一场倾盆大雨之后,SX省高平县一位农民正在田间地头劳作,无意间挖到很多年代久远的尸骨,这下可把那位掘地的老汉吓坏了,马上跑到当地文物管理部门报告情况。同年十月份,SX省文物管理部分对老汉挖取尸骸的附近区域开展挖掘清理工作,结果令人瞠目结舌,那些已经钙化的尸骸越挖越多,直到挖了整整两个多月!在一个约莫二十平方米的小坑内,竟然挖出了一百三十多具尸骸,将当地文物管理部门给吓了个够呛!

    后来这些尸骸部分被送去鉴定机构检验,大部分证据指向这是距今两千多年前的一场旷古绝今的大规模屠杀,这些尸骨的主人全部都为精壮男性,普遍身高在一米七以上。

    放在两千多年前,这样的身高和体魄显示这些尸骸生前从事着非同寻常的职业,很可能是武士或战士。

    爷爷手稿中对这一事件进行了细致地调研,据说当时的学术界和民间展开激烈探讨,这些尸骨坑可能来源于两千年前惨烈空前的一场大战役,即历史上的秦赵‘长平之战’。‘长平之战’中的关键人物,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人屠’白起。据爷爷手稿援引史书的记载,白起在长平之战中坑杀了赵国四十万降军,导致自古以来长平古战场附近都充满了萧杀之气。

    白起的壮举绝不仅仅于此,爷爷手稿中还提及了白起的另一部战争杰作“鄢郢之战”。

    在秦楚‘鄢郢之战’中,白起攻占鄢都时用水淹死楚国军民达三十五万人,据说鄢都城东积尸如山,宛如人间地狱。趁楚顷襄王从郢都东逃的时机,白起向西南直捣楚国都城郢都,并火烧楚国宗庙和陵寝。

    爷爷手稿中对长平战场一带的民间风俗做了一定的调研,据说在山西高平民间传说中,白起惯常是一个嗜血如命的恶魔形象,山西高平这边至今流传着一道颇具特色的小吃‘白起肉’,将烧豆腐喻作烤白起肉,大口嚼咽以泄心头对这个杀人魔王的怨恨。

    《史记》记载“白起者,郿人也”。历史上真正的白起,也叫公孙起,据考证生于陕西省郿县。关于他的身世,民间传说加史料记载,可谓五花八门。《战国策》和《史记》倾向于认定白起是秦武公的嫡长子公子白的后代,为秦国公室出身。秦武公去世后传位于同母胞弟秦德公,而嫡长子公子白则受封于平阳,后代皆以白为氏。公子白受封的平阳即现今BJ市眉县,而眉县常兴镇白家村人相传是白起的后裔。

    《新唐书》中写道“孟明视二子:一曰西乞术、二曰白乙丙,其后以为氏。裔孙武安君起,赐死杜邮,始皇思其功,封其子仲于太原,故子孙世为太原人。”认为白起是名将白乙丙的后代,也就是蹇叔的后裔,但是白乙丙姓蹇,名丙,字白乙,这个说法貌似有很大问题。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白起是白公胜的后代,尤其是白居易在《太原白氏家状二道》中明确写出白起是白公胜的后代,而白氏族谱也是这么认为。

    爷爷手稿中也援引了一些史料来讨论白起的出身,《史记·白起王翦列传》中开头就是这样一段话:“白起者,郿人也,善用兵,事秦昭王。昭王十三年,而白起为左庶长,将而击韩之新城。”白起的详细出生年月似乎已经不可考证,而他在历史上首次登场的时候是在秦昭襄王13年,即公元前294年。白起也叫公孙起,说明其出身来源于秦国公族,祖上应该是王公贵族,但在他出生的那个时代却没有给他带来更多的荫护。

    白起一开始出现时就是以左庶长的身份,秦国另一位重要人物商鞅在历史上登场时也是以左庶长的身份,那时候是在白起登场的六十二年前,左庶长的权利和含金量相比白起这个时候要高很多。

    白起基本上通过自我奋斗而白手起家的。商鞅变法中取缔诗书和禁止游学,普通人似乎只有两条路有的选,要么种地,要么就去打仗。等到白起出生的时候,可供学习的典籍估计都已被焚毁,而春秋战国时代盛行的“游学”贤者们基本上也都被隔绝在秦国城墙之外,商鞅及其学生所著《商君书·定分篇》就明文提出“民愚则易治”,甚至提出“六虱五蠹”的理念,可知秦国人那时候普遍是没什么文化的,从军的人更是大部分都是文盲,估计白起也不例外。

    已经没有任何史料可以考证白起在当左庶长之前的人生,但是可以断定,那段时间对于他的人生至关重要,他跟随什么人学习了怎样的知识,他怎样形成后来的性格,他又是怎样精通兵法和军事之道,这都成为了未解之谜。

    商鞅变法后推行的法律政策,其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即军功爵位制度。秦国为了鼓励民众参军而奖励军功,设置了二十级军功爵位。战场虽然残酷,但是平头老百姓至少可以通过浴血杀敌和提着敌人的头颅来实现阶级跨越,甚至实现荣华富贵的理想。

    纵观白起的一生,他从底层士兵一级级向上攀登,直至晋升为第二十级的战神‘武安君’,这在当年的秦国环境下,简直就是一个奇迹。

    商鞅变法即给老百姓带来实现阶级跨越的可能性,同时也严格限制了普通人的人身自由。普通民众生活在秦国无外乎只有两条路可选择,要么当兵,要么种地。多种地,种出多余的粮食,也是可以用来换取爵位的,但是对于民众而言,由于当时秦国平均的生产力水平所限,普通人想要仅凭着种地纳粮来换取爵位的可能性几乎为零,拜相封侯那都是想都不要想的事情。更为快捷和靠谱的方式便是上战场杀敌,这种方式虽然危险,但效率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