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六章 赵荣

    “都说你武艺了得,怎么个说法?”姜涛一直为上次自己怕丢面子,怂了的事耿耿于怀。

    “除了我那小妹子,至今没有遇到敌手。”说道武艺,满脸的自豪,又想到赵菀,脸又拉了下来。“我在她手上走不出十招,我的一身武艺,全靠我那小妹子打磨。”

    “赵婉?”刘默福关心的都是细节,和大人物扯上关系的人和事他比较在意。觉得这些都是变数。会对大伙儿的前程,甚至是性命产生影响。左青峰还很年轻,正是讲兄弟情义、热血方刚的时候,也是交真心朋友的时候。让他现在带着目的去交朋、想问题,会对他有负面影响。当初他分析哪个军镇出兵时,他就没有点破,皇帝可能在操盘的事。

    “小妹是二娘生的,我五岁那年出生的,那时候我还跟万老先生四处行医。母亲生我时亏了身子,所以父亲又娶了一房,生了小妹。赵婉这个名字是母亲和二娘两个人取得,当时母亲陪着大肚子的二娘去看黄河。在黄河边上的一个叫婉村的渔村生的,所以取名赵婉。二娘命不好,小妹还没学会喊娘,染了疫,三个月人就走了,都是我娘一手带大,视如己出。别家的姑娘都学刺绣,爱胭脂,小妹从小崇拜父亲,学的都是刀枪棍棒。父亲觉得亏欠,就由着她性子了。还有什么想知道,尽管问。”

    “我们是真的要打仗的,是要杀人的,最重要的,是会死人的。”权衡了利弊,把赵容加进来,好处大于坏处。事情要一件一件来办,既然兵员已经决定在册子里,矮子里挑高个的用。那接下来,面对的头等大事,便是兵甲、马匹。加赵容进来一切都要简单的多。想了想。先起步再说,不然都是空谈。

    “保家卫国,当仁不让。”这八字,赵容说的掷地有声。

    “你要是加入,那就相当于从军了,可不是在伤兵营的时候了。令行禁止,不是说说的。”刘默福心里又打起鼓,话虽是这么说,他要是真犯了军规,谁还敢砍他的脑袋不成?

    “我十岁起,就生活在军镇。令行禁止,我知道轻重。”赵容拍着自己的胸膛。

    “别说,还像那么回事。”姜涛拍了一下赵容的肩膀,又想到自己曾经在他面前吃过瘪,想找回场子:“遇上鞑子可别当个绣花枕头。”

    “那算你一个。”左青峰毕竟年轻,前世又生活在和平年代,对保家卫国、马革裹尸这类话天然的没有抵抗力。可毕竟是搏过命的人,激动过后立马想到了正事,“嘿嘿,小荣啊,啊,不对,赵老弟,你这一身装备得不少钱吧?”说着摸了摸赵容身上的铠甲,“啧啧,铠甲啊,铁的呀,好东西啊!”

    “兵甲不着急了,只要我们这两百人的名册有赵容,他们就不会在这些东西上克扣我们。”刘默福对左青峰说。转头又对赵容说道:“在报上去前别让人知道了,不然两百人估计有一半是你爹的人,一半是皇上的人。”

    “嗯。”赵容自家人知道自家事,父亲遭皇帝猜疑也不是什么秘密。他知道自己父亲一心为国,没有二心。可别人不这么看,皇帝不这么看。说宣府上下铁板一块,士兵只知道赵总兵,不知道还有飞龙旗,只认总兵大印,不看调兵虎符。是事实吗?是!可这怪得了他父亲?他父亲不喝兵血,不吃空饷错了?日夜操练,爱兵如子,错了?他想不明白。

    左青峰看商量的差不多了,对刘默福和赵容说道:“今天得先去换了兵牌,明天去看看这名册上的人,先把人定下来,之后再来找你俩商量后面的事。”

    刘默福也觉得差不多了,就最后叮嘱了两句:“大灾刚过,不是犯了什么大事,不用卡的那么死,都是为了活命。家小妻儿不算累赘,只要入了伍,都有朝廷养着,也不花我们钱,顶多就是多修些房子,不用想那么多。”

    “走了。”左青峰向刘默福点了点。想起来边军条例确实有说,军饷包括供给军士全家人的“月粮”和单独在军事行动时发放给军士本人的“行粮”,骑兵(马军)的月粮定额是二石,普通军士的月粮定额是一石,有家室的发放盐二斤,无家室的发盐一斤,军马每日给豆三升,草料十五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