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14章 宁为权势之人

    接下来的日子看似风平浪静,江东却生了些乱子,粮食正直收成的季节,可收上来的数对不上新策给的数,新策将一年的收成减少,改为两年一收,但运进京的却少的可怜。

    一石激起千层浪,皇帝知道了自然要生一生气,说谢衍六月去监工竟毫无成效,被骂了一顿,还扣了俸禄。

    谢坤在谢府留了几天就回了青州,似乎千鹳道长有急事传他。

    薛玟身兼两职,但平日事也不算多,不过他在打算着什么,这点薛湛看的出来,谢衍也看的出来。

    谢婉是看不出来的,因为有她在薛玟是做不了任何打算的,他太过迁就她了。

    谢婉说想练薛玟的字,想看他看的书,薛玟就一一照做,陪她练字,给她讲书中道理,两人相处的时间比起从前多了许多,薛府和国子监都时常能见到她的身影。

    初十薛玟休沐,去了宫中后直接回了薛府,老夫人身边的人告诉他谢婉在家中等他。

    能让她直接去薛府找他,怕不是有什么急事。薛玟不禁大步流星,难得快马回去。

    薛府的人给足了谢婉面子,从没难为过她,见她来了就带她进门。

    此时谢婉坐在他院子门口,支颐偏头看着门口的一颗花树,看样子是近来才种在这里的,像是辛夷花。

    右边也种着一颗,也是那种树。

    听着脚步声近了,谢婉抬头,薛玟回来了。

    “薛玟。”她站起来,跑向他,手里似乎捏了什么东西。

    “怎么跑这来了?”他走得急,此时微微喘着气。

    “我在我阿兄那里找到一个东西。”她说着手里拿了一本书出来。

    宋玉集,她晃了晃那本书,封面已经泛黄了,看着有些年生了。

    宋玉是楚国人,宋国的公族后裔,是屈原的弟子,这本辞集是薛玟所做,后赠于谢衍的。

    “这上面的字是你写的。”她肯定得说。

    “嗯。你兄长入朝为官前我赠他的。”他就着她手翻了两下。

    宋玉曾是楚国的大夫,和他的师父屈原一样一心为国,忠心于君,文辞开辟新道,是时人,文人士大夫所称颂的。所以他和谢衍交好,在谢衍为官上任之前,赠送他一本辞集,算是年长者对他的勉励。

    谢衍也的确受教,他佩服薛玟竟能算到江东会出问题,甚至明年的事也能推个一二。

    早上在宫门口和谢衍聊了两句,谢衍复又进宫在宣政殿请罪,对江东粮税之事不查,自请皇帝降罪。

    哪知皇帝还不知有这档子事,他对着司礼监的人发了好大一通火,又将谢衍责了一顿。

    此时的薛玟在谢婉面前,没了早上同司礼监秉笔张裕周旋的漠色,他握着谢婉的手,带着她一笔一划的学着自己的字。

    谢婉视谢衍为才子兄长,视薛玟为如圭如璧,她看他的眼神就像是在瞻仰神像,薛玟有时候会被她那视线烫的心慌。

    在抚州,谢婉没有心思读书,每天跟着那个哥哥胡作非为,在谢家她没有学官权之争,对一群人在朝中的动向也没个谱。她对一件事的辨别怕就是,非黑即白。

    他思索着,握着她的手写下:谁谓纵横策,翻为权势干。这是高适的诗《东平留赠狄司马》。

    薛玟初时读此句只觉感同身受,朝中多少人是真心为了皇帝天下而做官呢,那些人真心也好假意也罢,只是不念凉了赤诚忠骨。

    如今想来自己不就是这诗中所说的权势之人吗,他要做的事会颠覆当权,会让前朝的袁氏案再也不能束缚他,他在她面前写下这句诗,心中居然隐隐的祈求着,至少谢婉,你要原谅我啊。

    谢婉问他什么意思,薛玟想了想对她说:“官场上的人大多各居心思,多少清白正直的士人,因为权势昏了头,因为气节丧了命。”

    谢婉明白了几分,但也不明白。

    “小婉,如果你兄长这样的忠心志士被权谋之人阻挡,甚至伤害,你会……你会为他不平吗?”他不等她思考,就这么问她。

    “自然啊”她站直身子面对着他,“我父亲从前说过,要同谢家人站在一起,初时我不大明白,怎么样才算站在一起,可是照你说的,我会为阿兄不平,即使我豁出去了,也不能放任人伤害我兄长。”她转头看他,眼神是前所未有的坚韧。

    薛玟心中一动,她能说得出这番话来,证明自己没看错,可她的话也让自己羡慕起谢衍来,若她所说的要拼着性命去救的人是自己,该有多好?

    仿佛见到了日后的局面,他别开眼睛,闭了闭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