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七章 封官之议


    “封官之事,陛下自有圣裁,尔等如此莫非是要逼官吗!况且,伏大人早已官拜司空。”董承见此情景大喝道。经董承这么一喝,众人方才收敛了言语,但看向董承之时皆露不善之色。其中更有些武将,目中已闪烁着杀意。

    张辰见此,暗道自己表现的机会来了,脑中琢磨着话语,起身道“陛下,弟有一言进上。”刘协正不知如何解围时,见张辰进言,喜道“御弟有何言,尽管说来。”

    “弟以为,曹大人亲自率军远迎陛下,于我大汉有功。今陛下封赏各诸侯,岂能不封曹大人这有功之臣。臣请陛下封曹大人大司空一职,曹大人得陛下恩赏,必更好的效忠于陛下,助陛下兴复汉室。”张辰此话事先已经考虑,此言既能在曹操面前留下好印象,又不得罪刘协这边的人。让他们知道,我张辰建议封曹操是为了让他更好的效忠,反正你们最后还是要封的,我就给你们个台阶下,让你们不失颜面。

    至于现在的司空伏完,张辰印象中是献帝皇后的老爹,最后全家被曹操弄死了。

    刘协听完后,邹眉深思。望向董承,见董承正暗暗向自己点头,方道“御弟之言有理,曹爱卿劳苦功高,理应封赏,朕封卿为大司空,位列三卿。至于伏卿便改授中散大夫”“臣拜谢陛下。”曹操没想到张辰会为自己进言,一愣后才拜谢道。

    “臣遵旨。"众文臣中一人同样拜谢道。张辰侧头看去,乃是和董承差不多年纪的老头,看来就是伏完了。

    “众位卿家随朕一路迁于许昌皆有封赏,朕还有一事向众卿宣布。”刘协顿了一顿,含笑看向张辰道“朕于脱离叛贼路上陷于沼泽,幸于御弟所救,前番御弟又出使曹卿来护送朕。立下大功。朕欲封御弟为议郎,众卿可有意见。”

    张辰之事 ,跟随刘协逃难的大臣早已知晓,曹操手下在迎来献帝后也都知道献帝有一个沼泽救驾的御弟。现在刘协要封张辰,自是应当之事,无人反对。“既然无人反对,御弟,朕便封你为议郎,参议朝政。”

    张辰赶忙拜道“谢皇兄,弟自当尽心职守。”张辰不知道,他恐怕是整个中国史上最年轻的议郎了,才十六岁啊。

    “陛下,臣有个不情之请。”曹操突然进言道。“卿有何请求。”献帝不解道。曹操看向张辰,嘴角上扬道“臣听闻张大人智勇双全,臣府中人才稀少,欲让张大人来我府中任主簿一职,请陛下恩准。”

    当老曹主薄?张辰一惊,随后又一喜。主薄乃是府中的幕僚,若是能当老曹的主簿,就等于成了老曹的人,日后就不用担心老曹肃清献帝势力时会牵连到自己。“荒唐!”董承见曹操要将张辰变成幕僚,忙制止道“张大人乃陛下之弟,也是当朝议郎,岂能任你府中主簿,万万不可。”

    曹操也不反驳,只看向张辰。张辰眉头暗邹,思量了一番道“陛下,眼下局势全靠曹大人支撑,想来也是心力不支。臣弟愿任议郎一职时兼任曹府主簿,以协同曹大人辅佐陛下。”张辰说到最后一句时,大有深意的看着董承,似是暗示着什么。

    董承立即反应过来,这是张辰在提醒自己。心里暗想,他虽入曹府任主簿,但实际是在曹操身边卧底,防止曹操有什么不臣的举动啊,董承不禁暗自佩服张辰的胆略。但他哪里知道,这只不过是张辰故意所为。张辰要的就是左右逢源,既要做曹操的部下,又要利用献帝这派人为自己带来名声,官职上的好处。

    董承暗暗点头示意刘协,刘协对张辰话语也有所悟,便道“既如此,就辛苦御弟了。”

    “为朝廷效力,何来辛苦。臣弟还有一个请求望皇兄恩准。”张辰先是客套了一番,随后说出自己所请“臣弟当初落难之时为典氏父子所救,典韦更是与臣弟亲如兄弟。况典韦勇武过人,前番也随臣弟出使曹大人,臣请陛下封典韦一官职。”

    “张大人所言不错,典韦的确神武,陛下不如封他为步兵校尉如何。”董承一旁进言道,他要的就是在朝中安插势力,为献帝心腹。

    步兵校尉,掌管七百精锐步兵。与屯骑、越骑、射声、长水并为“五营校尉”,各领营兵。张辰暗喜,他现在虽有官位,但无兵权,现在典韦掌兵,便如他掌兵一样。现在只怕曹操不同意,毕竟已曹操之精明,不可能看不出这是董承在安插人手。

    但曹操却出言道“张大人和董国舅所言不错,典韦确实可任步兵校尉一职,请陛下恩准。”

    “既然三位爱卿皆认同,那朕便封典韦为步兵校尉。御弟,你回去后转告典壮士,明日朕便派人接他去军营述职。”

    “臣弟代典韦多谢陛下。”张辰大爽道。“呵呵。御弟不必多礼。”刘协笑道。

    另外,刘协和曹操商议着又册封了其他官员,如荀彧封为尚书令,董承封为车骑将军等等。封赏完毕后,刘协正要准备宣布退朝。

    “启禀陛下,还有一事,臣请陛下应允。”曹操再次站了出来。刘协不耐道“曹卿又有何事?”

    曹操也不在意,淡然说道“今许昌乃朝廷之都,臣请将许昌更名为许都。”“原来是此事,这有什么,改名便是,朕准了。”刘协挥手道。董承等人见是此无光痛痒的事,也没出声反对。

    刘协环顾众臣,见无人再进言,遂道“今日早朝便到此吧,退朝。”

    “退朝。”宦官的尖细嗓子蹦出俩字,群臣拜退。“御弟,董卿,你二人留下。”刘协在百官散去时,在后叫道。张辰一怔,曹操还未离去,自己若是留下了,岂不受曹操猜疑。但眼下张辰却又不得不留下,毕竟刘协开了金口,总不能不给面子吧。

    于是,张辰和董承就随着献帝,在曹操的注视下向殿后的宫门走去,来到刘协的书房殿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