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4章 第4章

    田惜的家在畔山云阁,是位于市中心一个高档小区,当初在下定前他们看了不少楼盘,方芸身边不少姐妹建议她买到别墅区来,可以做邻居,方芸拒绝了,说“别墅至少两层,即便装了电梯,拿个东西都要跑上跑下的不方便”,于是最后定了畔山云阁的大平层,电梯入户。

    选这个地方还有另外一个很重要的点,那就是市区里有什么新鲜事物,新的网红店,都能很快了解到,外卖跑腿什么的也方便。

    田惜提着两碗龟苓膏,拿卡刷了电梯,一进家门,帆布包随手往椅子上一扔,整个人陷进沙发里。

    除了疲惫还是疲惫,心神俱疲那种。

    方芸端着一盘洗好的葡萄走出来,看见她乱扔的包,捡起来挂到架子上:“地方都被你占完了,别人都没地儿坐。”

    田惜瘫在沙发上,不说话,死鱼一样。

    “我买了最近很火的晴王葡萄,你吃吃看,我觉得太甜了,齁嗓子,不如国产的阳光玫瑰。”盘子里那一串葡萄颗颗圆润饱满,青翠透亮,翡翠珠子一般。

    田惜还是一动不动。

    方芸察觉出她不对劲了,脚尖推了推她大腿,“怎么了你?”

    田惜给自己翻了个面,绝望道:“妈,要不我不上班了,你养我吧。”

    “行啊,反正咱家也不缺你挣的那点钱。”方芸捻着一颗葡萄,悠哉悠哉。

    “……”她就知道会这样,还不如干脆地骂她一顿鞭笞她呢。

    关于方芸,也是个传奇人物。

    方芸是哈尼族人,出生在与桑城毗邻的山区,她排行老三,上面有两个姐姐,下面有一弟弟,一家人以游牧为生,大姐很小就在家帮忙放牧,几乎没读过书。

    当时扫盲运动在全国已经开展得如火如荼,然而这里临近边境,普及得慢,过了好久才有学堂开起来。方芸和她二姐就赶上了好时候。

    但好景不长,某一年突发干旱,西南暖湿气流带来的降水骤减,牧地大面积开裂,寸草不生。牛羊因为缺水缺粮,还没来得及转手就大批大批死去。

    当时方芸的大姐和二姐已经出嫁,家中还在读书的只有她和弟弟,为了缩减开支,父亲不仅不让她上学,索性还卖给了桑城的一户人家做媳妇。

    说是卖一点都不过分,因为当时那户人家给的彩礼非常可观。

    就这样,方芸就被迫来到了桑城。

    此时她的学习之魂已经觉醒,然而没有与之匹配的经济实力与之抗衡,对于父亲的这种行径她不满又不耻,都只能忍着。

    她是到了桑城以后才见到丈夫第一面,人叫田向前,长着一张憨厚老实的熊猫脸。

    夫家的经济条件比她家好不少,他们早年分了不少耕地,一到农忙季节,人手就特别紧缺,全家几乎老老少少都要出动。

    最后她得出了结论,夫家把她买过来是为了干苦力。

    即便这样,她也没有放弃学习,无论是从电视上,还是尘封的书籍,她都需要一些新鲜的知识丰富自己的头脑,直到有一天,她发现家里面的这片田更适合种茶叶。

    于是唇枪舌剑跟家族长辈进行了一番争论,最后讨得了一小块地。

    如方芸所料,那块地换成茶叶后长势非常好,她又学习了古法炒茶制茶,恰逢改革开放,政府放宽了对市场的监管,方芸和田向前通过卖茶叶,赚了第一桶金。

    此后,方芸又收购了几块农用地,或者通过与当地农户合作的方式,有了自己的供应链,成立了公司,赚的盆满钵满。

    近些年茶叶市场有衰落之势,而新兴行业又逐渐崛起,方芸将大部分资金分散投资,剩下小部分用于开拓茶饮研究所,针对时下年轻人的爱好推陈出新。

    田惜是个妥妥的富二代,但家里没向她灌输过这个概念,吃穿富足又不至于奢靡攀比。一家子物欲都弱,没有对豪车豪宅奢侈品的向往,但却非常乐意将钱花在新鲜事物上。

    用方芸的话来说,“人活这一遭,就是来体验的。”

    在这氛围的影响下,田惜从小就过得低调朴素,身边的同学朋友几乎看不出来她家有钱,直到高中时有一次,学校里有个女孩得了白血病,师生间发起募捐,田惜二话不说捐了一万块,把大伙吓了一跳。

    “发生什么事了?”方芸收起开玩笑的态度,准备当一回知心妈妈,关心一下自己的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