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二一四章启动旧城区改造项目


    这种羊毛不薅,对不起自己。

    中层将校如果涉及文化程度,他们很难升职,只能将未来寄托在自己的孩子身上,杨天保能获得程知节、秦琼、李君羡的支持,最重要的原因是杨天保承认会接收士兵子弟入学,给他们一条可以改变命运之路!

    杨天保的房产经营之路,面向的就是中低收入人群,尽可能的压低每套房子的售价,可以让平民百姓买得起房。

    就算买不起,那也没有关系,可以抵押,可以贷款。

    在这个年代,想开银行实在太难了。

    想到这里,杨天保又一阵头疼。李承乾和李泰都不用考虑,可是李治李小九实在太小了,才四岁的小屁孩子,能做什么?

    到了晚上,杨天保参加了梁三宝的喜迁新居之宴,杨天保让人给梁三宝送了一坛高度白酒,还有四匹绢。

    礼物不算贵重,倒也不算轻。

    离开梁三宝府上的时候,回到木屋的时候,李婉宁还在等着杨天保过来吃饭。

    田四喜已经回来多时了,他正与六斤这个丫头聊天。田四喜与六斤不一样,六斤大安宫长大,对于市井见闻了解不多。

    而田四喜则长于市井,利用市井见闻,哄得六斤眉开眼笑。

    田四喜继续说道:“这个郭老三,生得一副巧手,最擅长制器,在主母七十大寿时,他制作了一条九尺五寸的百鸟朝凤的宝船,向主母贺寿。主母非常高兴,当既赏他一个丫鬟当婆姨……”

    看到杨天保到来,田四喜急忙跑向杨天保。

    “公子,您可回来了!”

    田四喜向杨天保禀告道:“我已经招募了一百六十三个人,准备考查一下,看看到底有哪些人可以留用!”

    这次经过三年的沉淀,田四喜比以前沉稳多了。

    虽然杨天保并没有给他钱,让他置办房产,可是他找到长安城司户参军和万年县的书吏,向他们打听到,在长安南城这十二坊之中,总共有四百六十多家宅院有意出手,总占地面积超过两千亩,总价值超过五十万贯。

    听到这个数字,杨天保顿时一愣。

    他想过房地产会投资大,但是没有想到投资会如此之大。五十多万贯别说杨天保没有,就算他有,他也不敢一次性投入这么大。

    杨天保也知道越是占地面积大的宅子,越是价值高,而且人家一般不会出手,如果他要是在靠近皇城根的太平坊、善和坊或者是兴道坊、务本坊,就算有钱,也没有人出手这里的房产。

    这里属于典型的有价无市。

    杨天保的目光望着安德坊的其他半个坊,大约七百多亩地,这里原本就是贫困区,虽然只有七百多亩地,却足足有三百多家,除去坊墙占地,加上街道、下水道、公共绿化占地,几乎都是每家一亩宅子的破房子。

    杨天保想了想,或许可以换一个思路。

    老城区改造项目,以旧宅换新宅。

    想到这里,杨天保顿时有了主意。

    他望着田四喜道:“这样,你带着你招来的人,让他们去与各家各户进行谈判,告诉他们,安德坊将建立长安城最大的百草堂,他们这些宅子太破旧太老了,影响市容整洁,本公子仁慈,决定替他们置换新屋。他们原有的宅子,占地多少,拥有多少间房屋,每家每户拥有多少人口,采取统一的置换标准。若是原宅子在九间以下,占地一亩者,给予他们一套甲户型房子!”

    甲户型,九间房屋,上下两层,占地一百十一平,这样以来,每亩宅院,推倒之后,可以建造六套,除去成本和置换掉的一套。

    杨天保一样可以赚上三套的钱,既一百八十贯。

    可是安德坊如果全部到了杨天保手中,他就可以利用公共空间,进一步提高容积率,把这三百多户,卖给在安德坊上学的百姓。

    所谓的双赢,就是双方都会认为对方吃亏,自己占了便宜。

    当然,每家每户的情况不一样。如果是五口之家,会分到两亩地,就可以给他们置换给乙型房,十六间房屋。

    如果是七口良家,三亩宅基地,那就可以丙种户型,拥有二十七间房子。

    当然,每家每户房屋建筑又不一样,比如人家明明是七口平民之家,只有一亩宅基地,房屋却建了十几间。给他们置换的方式,只能另当别论了。

    给他们甲种房不够住,只能换成乙种房。换成乙种户型,杨天保就会少赚了太多,他不开心。

    杨天保开始头疼,如何与众百姓置换,既让他们满意,杨天保还能有足够的利润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