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一章、少小离家

    第二节、少小离家

    一转眼,费扬投胎异界这个残缺之家,八年了。这家中没父亲,单身母亲领着两儿两女艰难度日。尽管母亲绝口不提,但孩子们相信父亲是记挂这个家的。只是他有迫不得以!他托人捎来的吃用之物,坚定了孩子们这信念。

    费扬在家中排行老二,上有姐姐,下有弟妹。这家也姓费,但费扬这时还没取名为扬,母亲只是给四个孩子取了小名:老大姐姐叫大妞,老二费扬叫二娃,老三小妹叫丫蛋儿,老四小弟叫老疙瘩。

    费扬家住靠山屯,各家各户孩子都叫小名,那费家说,就叫成了:费家大妞、费家二娃,费家丫蛋儿,费家老疙瘩。至于大名,那得有学问的老夫子起,本人也要干出点什么才配。就像父亲,他老人家大号费屹寒。

    “爹了不起!会仙家手段呢!”姐姐大妞长费扬两岁,四个孩子中唯一对父亲有印象的,“听说:在早年间后岭有一只妖熊,时常祸害靠山屯,乡亲们去镇上请来高手都没治了它!那年爹路过,三下五除二收拾了妖熊!”

    “姐,那后来呢?”丫蛋儿替小弟围好被子,又抹净鼻涕泡,

    “后来爹就娶了娘,在靠山屯落户,就有了咱!”

    “那爹咋又走了呢?”丫蛋穷追不舍,这疑惑一直在孩子们心头盘亘不去。

    “不知道!”大妞黯然神伤,如果说这是弟妹们心头盘亘不去的疑惑,那就是渐懂人事的大妞笼罩心头的阴影了,“娘指定知道,可娘不说!”

    岂止娘不说,靠山屯所有大人对这事都绝口不提。

    丫蛋儿和老疙瘩唉声叹气,丫蛋儿终是不甘心,转脸问:“哥,咱爹的事你知道些啥?”

    四个孩子围被坐在炕头上,费扬在这场对话中一直没开口,被问到了微微一愣,随即笑了嘴里哈出大团的白气,“哥就知道爹是正宗的大明人!”

    “二娃,这你咋知道的?俺都不知道!”姐姐大妞诧异了。

    “俺是猜的!”费扬也就是二娃咧嘴笑着,露出一口洁白整齐的牙齿。

    听这么一说大妞释然,她对自己这个精灵古怪的大弟弟一些远超自身年龄的表现早见怪不怪了。

    其实费扬也不是瞎猜,他推断:靠山屯民风纯朴来自中原大明的礼仪廉耻观念深入人心,父亲若是生番蛮族的话即便是对靠山屯有恩,乡亲们也不会允许他娶母亲落户。不会对父亲甩手而走后这个残缺家庭照顾照顾有加!所以父亲一定是来自中原大明的人!

    靠山屯,这“屯”字出自屯垦戍边。在中原叫村子,叫庄子,在这边荒苦寒之地叫屯子。大明军户从中原开拨,到这万里之外屯垦戍边,历经数代营地渐成村落。迢迢万里,故园是回不去了,可但凡来自中原大明的人都是贵客。

    打从四岁开始,前世的记忆在费扬脑海慢慢复苏,一个成年人的灵魂装在孩童身上,让二娃在同龄人中像精灵,如妖孽!但是对这一世的生父,费扬的记忆是模糊的,那时候他确实太小。

    “哥就知道这些么?”丫蛋儿小大人儿似的再叹一口气,扯过自己的棉袄细细揉搓,棉袄面是爹托人捎的布料缝的。那是前年的事了,穿了三冬风吹日晒还拆洗过,棉袄面依旧鲜艳如,显见货色不错。

    “好了,”大妞掀被从炕上起身,“穿衣下地洗脸吃饭吧,吃了饭……”大妞看了费扬一眼神色一暗没有往下说。

    弟妹们给大姐一说,不情愿地离了热炕头哆哆哮嗦下地穿衣。这是一间边荒苦寒之地寻常人家常住的土坯茅草屋,分上屋下屋,上屋住人,下屋贮藏杂物。

    上屋的里间,一铺火炕占去了一小半,炕席破旧了但是擦抹得锃亮,炕上的被褥一尘不染。丫蛋儿两只小手忙活着把被褥叠整齐了放进柜子里。

    姐姐大妞推门进外面灶间,捅开压住的炉灶,准备做饭;二娃费扬敲开水缸上薄冰,舀出一瓢洗脸水,又推门去院子里抱柴禾,门开一条缝就陷住了,寒风夹着雪花刀子似地刮在脸上!

    “下雪了,好大的雪呀!门掩住了!”二娃说了这句就抄了锹进里间,上炕跳户出去。

    夜里这场雪太大了,积雪到台了,二娃费扬噗地跳下去,积雪直没到大腿根儿,深一脚浅一脚趟到门前,挥锹铲雪。

    房门总算能打开了,老疙瘩当前冲出来在雪地里撒欢儿,这是今年冬天头场雪。丫蛋儿懂事多了,拿了小锹帮哥哥铲雪。房脚下窝风,所以积雪厚,院子里的雪只到脚踝深。

    费扬抱回大捆柴禾,手脚麻利的大妞早和好了面,待锅烧热了开贴那黄灿灿的玉米饼子。

    玉米饼子只贴了两个,糠菜窝头蒸了一锅。贴饼子的玉米面是上秋时爹托人捎来的,金灿灿的一小袋子,家里简省着吃到现在也见底了。

    玉米饼子和糠菜窝头起锅了,大妞坛子里捞了一块咸菜疙瘩切细了端上桌。玉米饼子也上桌了,却是包好了留着给费扬路上吃。二娃费扬今天要出门,去得虽然不算远,可是长久不得回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