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六章 第一战

    不能仅仅是需要抢夺孩童,还需要建立自己的精英哨探。纵观在陆地上的几次遭遇战,全都是吃了哨探不利的亏,虽然报告及时,但是也不能料敌先机,这是晏世轮不愿看到的。然而,一匹马在南方要卖20两银子,1626年饥民峰起时,苏州战马的价格就到了60两一匹,而且马的形象还是惨不忍睹。饥民起义(作乱)后,北方的各个州府,一匹战马也会卖到80两尹倩,再加银子的价格在明末不断贬值,到了满清攻打到长江流域时,一匹驽马卖到150两似乎毫不见怪。中国的南方,自秦汉以来就没有出现过成建制的骑兵队伍,就是因为造假实在太高。而从匪徒处抢夺呢?看到曾经的盗匪们,连哨探都没全部配马,一个将领骑马,带领一群小卒出动,就是他们的哨探和所谓的“游骑”了。打劫他们,还不够大军几日的伙食消耗呢。

    马匹,除了人员第二个让晏世轮犯愁的问题。商馆网络还没有遍布辽东,马匹来源真的很成问题啊。而来自将近400年后的晏世轮知道,中国只有两大战马产地,出产适合作战的良马。一个是阴山,一个是贺兰山。宋朝时阴山被辽国占据,贺兰山被西夏占据,所以宋朝缺战马。明朝时河套以北地区都是蒙古占据的,明朝后期战马完全靠河北提供,而且战马质量极差。以上还只是产地导致明朝战马少的原因。另一个原因,就是驯养马的用途骑兵所用的马匹要求非常高,一般要求纯种的马,这种马的爆发力等都非常好,但就是缺乏耐力。中国自古以来是农耕民族,所驯养的马匹最主要是杂种马(杂到极致就出现了一种驴马杂交的骡子)用来耕种作物,所以对耐力的要求比较好。到了现代社会,随着农用机械的普及,导致中国在后期养马的越来越少,更何况是纯种马。西方民族是以狩猎为主的民族,与马的感情是与生俱来的,所以很多平头百姓也投入到对马的驯养中来。再者,骑兵队伍是必须具备专业素养才能产生战斗力的队伍,驯养马匹、骑士所需的费用是惊人的(除了那些生在马背上的民族),咱们大明的官商士人或许资金可以达到要求,但在作战应用以及驯养规模等方面上是绝对不可能达到的。所有的这些导致大明骑兵的落后。

    看来,务必要在贺兰山或是阴山两地,狠狠地插上两根钉子,为我金乡军,为我大明源源不断的输出战马!对,就这么干。随后,一个绝佳的思路出现在脑海中,在他心里泛着光华,他需要一定的时间做这一切。

    而至于为什么要搜罗流浪儿童,而不是青壮,因为在他看,金乡军蓬勃发展,需要的是成年人,各处建设需要青壮、修路铺桥需要青壮、上阵杀敌还是青壮,弄这些需要粮食喂养的青少年干啥。晏世轮微笑不语,笑话,他哪知道,16岁的少年4年后正是20岁,经过金乡军的训练,他们将是我们对付后金的军队主力,14岁到8岁的孩童尤其是男童,金乡军将教给他们知识,在农民起义军起事时,平定“义军”他们将是绝对的主力。但四年、十年后的事情讲给他他也不懂,晏世轮也懒得给他说。

    这一思考,立即又回到了眼前的问题上——如何搜罗建设书院的人才。明末的各大书院屡经焚毁,现在能找到完好的已经不多了。在江、浙一带书院的集散地,晏世轮想到的就是,“终于有机会作案了”,遂在沿途,绑架了澹台书院、金乡书院,全部“打包带走”。尤其是苏州金乡书院,这特么简直就是为“金乡军”体系量身打造的。但是,他没有动四大书院,因为这几家书院太高调行事,即东林、江右、关中、徽州四书院。天启五年(1626)八月,阉党张讷上疏参劾,奉诏俱行拆毁,变价助工。时顾、高、邹已先卒,孙慎行、冯从吾、余懋衡俱削职为民,郑三俊、毕茂良令闲住。四书院因得知名于世。不过,不“打包”归不“打包”,没说不扫秋风啊?雁过不拔毛可不是晏世轮的风格,于是,在阉党的手伸向四大书院之前,在没有动四大书院一书、一册的前提下,晏世轮又“不小心”的做了几次案,绑架了孙慎行、郑三俊二位大牛,连同家小,全部“打包”。而在绑走大牛后,已经作案上了瘾的晏大人,又是将江、浙一带凡做“假好学”,但是晏世轮认为是真本领的文人士子造访了好多,识时务(听话)的,好生有情,视钱财如粪土的清流之辈(不听话的),全部打包带走。只因朝廷在之前曾四毁书院,看来真乃是非之地。

    尤其是第三次禁毁书院,是在万历七年(1579年)张居正执政时。张居正当国时,极力控制思想,对书院讲学特别厌恶。史载:“张居正最憎讲学,言之切齿。”他说:“圣贤以经术垂训,国家以经术作人,若能体认经书,便是讲明学问。何必又别标门户,聚党空谭。今后各提学官,督率教官生儒,务将平日所习经书义理,著实讲求,躬行实践,以需他日之用。不许别创书院,群聚徒党,及号召他方游食无行之徒,空谈废业。”他写信给宪长周友山,指责当时书院讲学为“作伪之乱学”,“讲学者全是假好学”。张居正本是徐阶的弟子,但张最不喜其师的聚众讲学。因有一批官吏假托立书院讲学依附徐阶,实际是借此以把持郡邑。万历七年,常州知府施观民搜刮民财,私创书院,张居正便借题发挥,一面将施坐罪革职,另一面即以皇帝名义诏毁天下书院,自应天府以下凡64处尽改公廨。这是明代毁废书院最严厉的一次。但许多书院仍以各种方式得以保存。如安福县复古书院,易名“三贤祠”,贵溪县象山书院易名“象山祠”得以保存等。张居正禁毁书院的真正原因是害怕书院讲学“徒侣众盛,异趋为事”,“摇撼朝廷,爽乱名实”。至于说因为施观民搜刮民财而禁毁书院,显然是为掩盖真相而寻找的一种借口。张居正禁毁书院比嘉靖年间禁毁书院的规模更大,措施也更加严厉。然而,书院讲学制度已深入人心,所以,虽禁犹存。不过,这历久弥坚的现成教育资源,拜拜让晏大人捡了便宜。当地衙门会在乎一个屡禁不止,频频出事的暴乱始源销声匿迹吗?就算有心人哪一天看到昔日的“假好学”大院人去院空时,也会不自禁的以为,这帮不开眼的学酸,又是惹了哪路神仙被查办,而讳莫如深。这也省却了晏世轮好多麻烦,绑架读书人要比绑架没有身份地位的匠户困难大多了,不过,现在一切顺利,让晏世轮高兴下,硬是多吃了两个馒头。

    馒头是在晏世轮走后不久,宁凤晨着人利用种田剩下的麦种做的,由于现在基隆、淡水的小麦产量还没有跟上,所以此次只给晏世轮捎来不多的几十个,让他尝尝鲜。晏世轮将馒头平分给众“十二金刚”,吃的大家是眉开眼笑。

    待晏世轮打算打道回府时,又顺道打包带走了几个石匠。而通过这些石匠,晏世轮闯到了匠户窝子,将衙门们视为财政“包袱”的奇yín巧计工作者们打包带走,临了还打赏了留守司断事(正六品官),五箱盒罐头,两箱烟丝,惹得是当地管事衙门(乡级单位)是上上下下感恩戴德,笑话,这时候大明精英阶层,谁不知道罐头和烟丝?!这又多了日后孝敬上级、邀功买官的利器,用几十户贫贱的下九流就换来了这么多,实当庆贺。更不用说得了便宜卖乖的晏世轮了“这些匠户,又该浪费钱粮,各断事大人好买卖!”,在管事衙门门前,晏世轮、六品断事等几个人挤眉弄眼的奸笑着,可谓皆大欢喜。

    临到最后了,宗钧杰见大人“打包”成瘾,以为大人有些特殊的癖好,忍不住嘟囔了句,“大人如真有雅好,这杭州府监(监狱)里当有同好。”说完还抖着脸上的条条横肉,不住谄媚。

    监狱!?怎么之前没想到,对,就是监狱。前世不是流行着“高手在民间、饭桶在木几关,天才蹲牢监”吗?必须造访杭州府监!于是,众人好好荡荡,奔向杭州城监狱,这次收获真的不小,弄到好多盗墓的,还有看风水的,这些人可都是最早的测绘专家。而且,还找了个叫毛三儿的火药工匠。当时狱卒是这么说的“会特殊绝活的?就是毛三儿吧,其实就是个疯子,自称火药尊者,还为各种自制火器命名。”这个介绍一下子说到了晏世轮心里,现在就是缺这样的人才啊!

    在陆地上返回钱塘时,第二次收到了宁凤晨的信。通过宁凤晨等人的努力,马口铁板厚度不均匀的问题终于解决了,之前由于克里斯。欧文斯所制的马口铁,由于采用手工打造,铁板厚度不均匀,既增加了材料的消耗,又增加了压制罐头时模具的消耗。现在通过锤锻、滚压等工序,已经可以制造不同厚度均匀的马口铁了。

    而最让他兴奋的是,竟然有一顶西班牙头盔,仔细看来,又不是,更像是改成帽儿盔和西班牙骑兵盔两者之间,中间稍微突起,随后是不规则圆形的护头部分,再往下,是一圈宽厚的帽檐儿,这是仿造了帽儿盔的样式,再在盔顶配上标志大明特色火红的穗子,这不存在与中国任何历史时期。但是,这就是自己金乡军今后独立于大明任何制式装备的特征!大明军备种类浩繁,实乃集合了历代历朝之大成,开创了中国军备史上的一座丰碑!各种单兵防具、武器,已是代表了封建史上最高水平。只是后期几代皇帝执政不利,官员腐败,才导致频出残次品。此时军人的军装,如帽儿盔、鸳鸯战袄等,既体现了军士朝气勃发的英挺之气,又便于作战,实乃中国古代人机工学、工业设计的顶点。

    而且,此时将西班牙盔和帽儿盔结合的形式,并不与大明制式装备外观相违,根本引不起各地驻军和朝廷注意。

    而信中提到,虽然随着晏世轮升官的消息,大肆发布广告,招收能下会算之人,但是应着寥寥,只能通过汪才枫的各种关系,强拉硬拽。而基隆港目前最大的事情就是,仿制鲁密铳,做成金乡军特色的制式火器!

    晏世轮想到,此时仿制鲁密铳,意味着宁凤晨即将把水力应用到金属加工机床上了,第一个开始的,应该就是水力镗床!至于为何选择鲁密铳,宁凤晨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遍查资料后,发现号称在明代为“热武器百科全书”的《武备志》中,说到:“鸟铳:唯鲁密铳最远最毒。“这鲁密铳名字之所以奇怪,就是因为这是从鲁米国(今土耳其)进贡过来,后又经赵士桢不断改进,于1598年~1600年前后研发制成。最最关键的是,他的原型“木斯特克“滑膛枪,此时就装备在军中,也不知达达尼昂那帮西班牙人,是怎么弄到的。

    整个鲁密铳的样式构造,以赵士桢仿制的为例,由铳管、铳床、弯形枪托、龙头和扳机、火门、机轨、前口、后门,及名为照门、照星的瞄准装置等组成。其铳管为筒形,用精炼的钢铁片卷制而成,由大、小两管贴切套合,“长四尺五六寸,约重四五斤,愈长愈妙,后着照门,前着照星,火门在侧边,下着二三铁钮,以便下捎钉,放时不致振动“;铳床“后尾用钢铁片一条,向上,磋作刀刃“;“铳腹既长,若赳火门,并铅子,及洗时布纸等物不出,取开方便,左转则进,右转则出“;扳机和机轨分别用铜和钢片制成,其厚如铜钱,隐于铳床内;龙头式机头与机轨均安于枪把,并在贴近发机处安置长1寸有余的小钢片,以增加弹性,使枪机能够捏之则落,射毕后自行弹起,乃具有良好的机械回弹性。

    鲁密铳的特色还包括装******的火药罐,装发药的发药罐、点火用的慢燃火绳及搠杖。火绳以绵线作四股编成,“火药“每铳用罐一个,以铜为之,上管恰好装一铳之药,颈下用铜一片作门,用时以指堵管口,开门倒倾,待管中药满,仍闭颈门,装入铳内“;“发药罐形如蒸饼,口大如箸头,上塞口木,用时以口衔出,宜长三寸许,以便装还时眼看得见“;“搠杖插在铳床之下,用以筑药送子“。

    总之,由赵士桢仿制的鲁密铳,射程远,威力大,形制比日本鸟铳优越,构造亦较鸟铳有不少进步。其身管加长,发火装置亦有改进,龙头机规安装于铳床内,扣规龙头落于火门,火药燃后,又自行昂起。铳床尾有钢刀,倒转过来,近战可作斩马刀用。在赵士桢先后研制的鲁密铳、西洋铳、掣电铳、迅雷铳、三长铳、旋机翼虎铳、震叠铳等10多种火绳枪中,鲁密铳无疑是当时最突出的火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