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139章乌拉湖之情

    午饭后果然雨过天晴,我怀揣欣喜,兴致勃勃陪着罗政委出城驱车西行,奔向远近闻名的美丽乌拉湖畔。

    越野车疾驶在笔直平坦的公路上,透过车窗,眼前是一簇簇在路边飞速掠过的郁郁葱葱树木,这雨后湿润泥土的清新透过车窗扑面而来,让人感觉特别惬意。

    “罗政委,嫂子,我给你俩当导游。”一路上我由衷地感谢这位老人对自己的器重,心想此行必须让他和老伴玩得开心。

    坐在后座上的罗政委,突然伸手捅了下我肩膀笑着问:“鲁强你先给介绍一下这泥林的情况,我看你当副部长行,做导游不一定合格呀?”

    “政委那可不一定,不信你今天就和嫂子领教领教。”见首长如此风趣,我立马放松了,不由拉开了话匣子。

    “这距县城35公里的乌拉湖,面积80多平方公里呢,西倚繁忙的通大铁路,东靠久负盛名的‘狼牙坝’泥林,可以说历史悠久远近闻名。”

    政委老伴突然插嘴问:“小鲁,真没想到你们的乌拉湖这么有名气啊!”

    “它这个湖肯定有很久远的历史渊源,鲁强我考考你,这个碱湖是怎么形成的?”罗政委笑着冲我问。

    “政委,关于这碱湖的成因,在我们当地流传着这样一个‘驴头太子’的神话。”

    罗政委一听,饶有兴趣的说:“鲁强你快讲讲,‘驴头太子’是咋回事?

    “说很早以前,这一带还是一望无际的米粮之川。大金年间,太祖完颜阿骨打派他的王子来治理管辖这一带,可这个王子住在官府里一直不露面,只是每半个月要召见一名剃头匠给他刮脸。奇怪的是,进王府的理发匠总是有去无回,如此一来,很快就引起了人们的怀疑。”

    “这剃头怎么能和乌苏湖扯上关系呢?”

    “政委是这样,一天有个叫乌拉的青年剃头匠又被召进府里来,发现王子原来是个人身驴头的怪物。他借口出屋去倒洗头水,机智地逃出了虎口。”讲到此我突然停下来回头瞅瞅身后这老俩口,故意卖个关子。

    政委老伴急了,立马插话催促道:“那王子能饶了他吗?小鲁你快往下说。”

    “乌拉勇敢地向当地百姓道出了实情,告诉乡亲们再别上当了。这下可惹恼了王子,他派人把乌拉抓回去,绑在柱子上给活活打死了。”

    “这乌拉死得可太可惜了!接下来呢?”

    “让谁也没料到的是,神奇出现了。三天后,在乌拉殉难的地方平地冒出了淙淙泉水,随之王子的宫殿马上塌陷了,废墟倾刻之间被淹没在水中,形成了一个大湖。从此,住在湖边的百姓们,都过上了好日子。乡亲们怀念这位勇敢的小伙子,就把这个湖起名叫做乌拉湖。”

    罗政委听完了这个故事,感慨地说:“没想到清源这小地方,还有这么悠久的历史文化。”

    “政委嫂子你俩看,我们到了。”说话间已来到了湖边,我手指着前方告诉道。

    车停在湖边的绿草地上,罗政委下了车,他望着远方波平如镜的乌拉湖,纳闷地问我:“这里一马平川的,你说的泥林究竟在哪呢?”

    我笑了笑:“远在天边,近在跟前儿,政委你们跟我来吧?”

    我领着政委和老伴只前行十余米,就已经站在了泥林头顶的悬涯边上,此时再低头俯视远望,神奇的泥林奇观已经全部踩在脚下了。

    “这泥林原来是平地沉陷下去形成的啊!”罗政委满脸惊奇道。

    “这泥林北靠乌拉镇,西临乌拉湖,旺季游客可是人山人海呀。”我说着扶起两位老人从脚下游人踩出的崎岖小路,艰难地下到了沟底。

    此时再驻足仰望,“狼牙坝”全景尽展现在眼前了。这长十几华里,50米高,横卧南北的泥林,形如锯齿狼牙,奇峰林立,峰与峰脉脉相连,气势磅礴,放眼远望就象一座森严的古堡,垛口连绵,城头人影晃动,若将士守城严阵以待。

    罗政委指着泥林对老伴感叹着:“太神奇了!这简直比云南的石林还美呀。”

    再攀上涯顶放眼望处,满目皆是沟壑纵横。即使两人近在咫尺,隔着深谷若想过去会合,绕过这面前的沟涧起码得走个把小时的路途。环视四周叠峦起伏,数以万计的泥柱如林,连峰接岭,土壁陡峭形状各异。

    “还是在这下面看着险峻。”

    听罗政委这样说,几个人又下到深谷底。

    走在平坦的泥林脚下,地面时而有泉水淌出,在壑底汇成细细的溪流,随着这山脚的曲折蜿蜒涌流不断。

    “老罗你快来看!这里还有条小溪呢。”政委老伴突惊喜喊道。

    几个人驻足溪水边上好奇地观赏着,有说有笑。时不时会感觉到阵阵寒气袭来,大有身临幽谷深渊之感。

    泥林土坡上植被完整杂草丛生,乔木生长旺盛,枝叶茂密如盖,这多彩多姿的自然风光简直让人流连忘返。

    我指着两公里外大布苏湖北岸化工厂高大的烟囱,给政委介绍说:“那个工厂规模较大,从湖水中每年可提取纯碱上万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