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279 动摇

    历史上,曾国藩在各种试探前都谨守自己的本份,没有作出逐鹿天下的尝试,这固然与其接受的教育和家学熏陶下形成的慎独思想有关,更重要的却是各种客观的条件和环境。

    湘军成立以后,一直在与太平军作战,即便是后期总督两江,领四省军务,然而李鸿章的淮军在上海、苏南,左宗棠的楚军在浙江,沈葆桢在江西,胜保、苗沛霖在安徽,官文、胡林翼在湖北,还有河南的僧格林沁,清廷一贯使用制衡的做法,这些人根本就不会联合起来,即便是李鸿章也很难说,曾国藩根本没有造反的条件。

    再说湘军虽然在与太平军的作战中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但是湘军本身还是一支旧式军队,出名的军纪败坏,打下天京迅速腐化,也难以承担起开国的任务。

    如今的情况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首先是所谓的清廷的正统,被四省新政自治打破,与反传统反文化的太平天国不同,四省联盟打出的强国、富民、复兴华夏的旗号,虽然提倡新学,也同时高呼维护华夏正统,经过鸦片战争后二十年的潜移默化,“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观点已经得到一部分读书人的支持,特别是年轻的士子,在华夏的宣传攻势下面,认同的人很多。

    借着这次《瑷珲条约》的事情,四省联盟再度提出“联省互保”,以防清廷将“华夏的领土割与洋人”,虽然大家都知道兴安岭北面那些寒冷的雪原不能相提并论,但在华夏的宣传中,朝廷能将满人的土地割让,何况是老百姓的土地?这样的朝廷怎能给人希望?

    至于曾国藩这样的读书人,总记得“华夷之防”这句话,便是他们读着篡改后的圣贤书,朝廷也会时刻用“满汉之分”来提醒他们。都是一代天骄,位居人臣,谁能甘心?不过是没有条件。没有决心,明哲保身而已,所谓地正统自然有腐儒去维护,曾国藩这样的人却知道如何取舍。

    其次就是曾国藩提前获得了两江总督这个地方实权,以及叶枫这个率先打出旗号的势力。不过让他不确定地就是他虽然是两江总督,但是江苏、安徽、江西几乎都是战场,如果他要站出来,还没有自己的地盘。湘军最好是能回到湖南。但是湖南的左宗棠是个很清高,目光很高的人,曾国藩摸不清楚他的意图,也不敢乱动。

    “制台大人,从眼前地局势来看,叶兴华和石达开早已达成联盟,虽然石达开的广西和贵州还没有正式加入华夏联盟,但是石达开在福建和广东的地盘,在经济上也已经融入新政。迟早结为一体,”赵烈文捻着颌下的胡须,缓缓说道。

    “也就是说,华夏共和联盟已经占有福建、浙江、广东、广西、贵州五省,以及上海道、徽州府、广信府。如今。华夏军两万精锐在徽州,两个主力师在江西。以地盘论,早已多过占据天京一隅地长毛,而其主力军队全部采用新式火枪,李鸿章大人曾来信,称其比英军装备还要精良,鲍超大人也说过,华夏军火力之猛,前所未有,远胜过杉关太平军,虽然其主力只有五个师三万人,但此等精锐罕有匹敌,加上与英军同等武装地数万警备军和接受新式训练,装备也不比湘军差的近十万民兵,以军队论,也已经强过太平军、淮军,甚至湘军,至于捻军、绿营、勇营以及所谓的楚军,更无法与其匹敌。”

    “这是叶兴华自己宣布的军队整编情况,骗人的吧?”刘蓉质疑道:“他哪来的钱只用短短两年就编练了近二十万的军队,还都是新式装备?”

    “华夏的报纸很多,衙门里的事情大多会公开,倒不是说没有水分,应该也相差不远,”曾国藩沉思着说道。

    赵烈文点了点头:“据说福建和台湾都建有军火工厂,叶兴华能自己生产新式地火枪,不过华夏军的装备大部分还是从美国那边运过来的,据英国人说,叶兴华掌握的财团,在英国本土、普鲁士和瑞典都有兵工厂,仅从英国港口运往中国的火枪也超过了三万条,除了购买地两万条旧式地滑膛枪,来复枪也有一万条。”

    “英国人怎么就让他运?”刘蓉吃惊地问道。

    “据说都是瑞典那边的货,英国人只是承运而已,再说原本英国人和咱们也没有这么密切,”赵烈文解释道。

    “英国人也没按好心啊,”曾国藩无奈地笑了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