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216章 真相大白

    日升日落,日子过的很快。

    一晃眼,大昊迎来了朝堂开印之日,雍寒胤也回到了帝都。

    大昊朝年节休朝一般开印时间,是在正月十七日,但是,今年的大昊朝臣们都没能安静的过个年节。

    哪怕是在休沐期间,无论六部还是其他朝廷重臣,都十分忙碌。

    户部忙于为镇北军筹备粮草,工部忙于为镇北军更换武器盔甲,吏部忙于为大昊朝夺回的城池选派官吏前去治理。

    刑部和大理寺则忙于调查当年列王大军惨败的真相,以及寻找列王的后人。

    各部忙而不乱,事情有序的进行。

    大昊朝,虽然康泰帝被幽禁于无忧宫,但整个朝堂看起来还是一如既往,跟以前没有什么不同。

    可是,不管是帝都年节下的祥和,还是朝堂之上的风平浪静,那些经验老道的人都心知肚明,这些都只是表象。

    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必定是一场石破天惊。

    有心人为此,已经开始紧张的做着各种准备。

    比如礼部,虽然没有收到什么具体消息,但以礼部尚书王远的敏锐,他暗中命人开始悄悄准备着改朝换制,新皇登基的各项事务。

    而庄亲王府的秦太妃,早早传话给皇宫内尚衣监的管事太监,命他们悄悄给自己赶制太后服饰。

    不知道具体登上大位的日子,索性就让他们春夏秋冬四季各备一套。

    秦太妃已是年过半百,她等待这天已经太久了。

    此时的秦太妃,亟需一个证明:一个对她权力和地位的证明。

    此时的秦太妃,也有一个心愿:一个呕心沥血奋斗毕生未了的心愿——就是之前先帝未能给予她的权利和荣宠。

    时过境迁,荣宠难寻,但权力现在可以通过雍寒胤登上大位而获得。

    秦太妃之前一直隐忍低调,“无宗族”在朝堂上做强大的靠山,也没有可以依靠的朝臣做坚定的支持者。

    所以,她的政治野望,仅仅着眼在后宫。

    与其说是野望,不如说是一个曾经在后宫争斗中的失意者的深深的执念。

    若要揽权彰显身份,接受册封时候的仪制便十分重要。

    仪式感什么时候都是重要的。

    尤其是靠一众君臣和一堆忠孝秩序伦理维持起来的皇权。

    秦太妃想到的是“太后封授”这种颇具仪式感、象征意义又声势浩大的活动。

    她需得穿着和皇帝在重大庆典才穿的“衮服”差不多的“衮衣”;

    戴着“前后垂珠翠十旒”看起来和“冕”差不多的冠子;

    坐着皇帝所乘车驾中规格最高的玉车,风风光光、轰轰烈烈的接受封授。

    尚衣监的太监总管,听了秦太妃的要求后,吓得不知道该说什么,从庄亲王府出来后,慌慌张张去见了丞相朱广权。

    秦太妃身边的韩嬷嬷,垂着头,绞着双手,她也觉得太妃的要求不合礼制,有些过了。

    但是现在太妃沉浸在喜悦中,对那个时刻,有着近乎疯狂的执念。

    韩嬷嬷上前道:“太妃,自古新帝登基,一应封授,都是有规制的,其实您无需多操心这些的。”

    秦太妃抚弄着自己的丹寇,头也未抬,不屑道:“不操心?你想的倒是简单。

    本太妃尽心尽力,辛苦半辈子,照顾胤儿,在他的生活,安危,教育方面花了多少心思?

    可是你别忘了,虽然本太妃对他视如己出,可他,毕竟不是本太妃的亲生儿子。

    而且,你也看到了,他现在越来越有主意,越来越不将本太妃的话放在心上了。

    你以为,他会为本太妃做好打算?”

    韩嬷嬷听了,缩了缩自己的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