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136章 明朝的那些人那些事儿(四十七)

    【凭着自己的本事,江彬成为了继刘瑾之后再一位权势滔天的人物,他诱哄着武宗将边军与京军互调,借以自固。武宗因此不顾大臣的激烈反对,打破祖制调边军入京,设东、西官厅,由江彬、许泰统帅。】

    明朝祖制,边军、京军不许互调。这小子胆是真肥!还是仗着没人管,老祖宗更是在阴曹地府的某个角落待着,就肆无忌惮的耍啊!

    永乐年间,朱棣被气笑了。

    【此外,江彬更是鼓动着武宗离开京城到西北游幸。这对于一向以雄武自居的武宗颇有吸引力,因为他一直梦想着能在广阔的草原上一展雄姿,开创不世之业。江彬还告诉他那里多美妇,自然更增加了武宗的兴致。】

    弘治年间。

    已经命人处死刘瑾的弘治帝叹息一声。

    江彬,这不就是另一个刘瑾吗?

    走了一个刘瑾,又来一个江彬专权么!只要自己这儿子心不在朝政上,这奸佞是除不完的啊!

    朱佑樘目光灼灼的瞪着朱厚照,他知道症结都在自己的儿子身上啊!

    “父皇,儿臣什么都没做!”面对朱佑樘的目光,朱厚照有些心虚的嘀咕,他觉得自己有些无辜,他确实什么也没做啊!

    将来的事不会赖在现在的他头上吧!

    【在江彬的鼓动下,武宗微服出京,出居庸关,来到宣府,在这里他建立了他的“家”,他大肆修缮,准备常驻此处,一来么,在这他不用听大臣们喋喋不休的劝谏了,二来么他想建功立业,其实武宗的内心是十分仰慕太祖和成祖的,好武的渴望着自己也能像他们一样立下赫赫战功,而宣府是北边重要的军镇,是抵御蒙古军队入侵的第一道防线,他希望能在这找到建功立业的机会。】

    朱元璋:“……”

    朱棣:“……”

    以他们为榜样,至少这后代还是有梦想的,他们在无语中竟有了那么一丝欣慰,可是朱厚照这性子,他们实在喜欢不起来。

    【这个机会很快就来了,正德十二年十月,蒙古小王子叩关来袭。朱厚照大为兴奋,迅速从温柔乡中起来,火速回京布置亲征去了。】

    正德年间。

    正德帝朱厚照原本慵懒的表情迅速一凛,精彩要来了吗?

    此战他必定大胜,杀得蒙古丢盔弃甲。

    【此时距离土木堡之变才过去不到七十年,大臣闻之色变,经历了土木堡之变,他们对“亲征”二字很是敏感,说什么也不让武宗出征,各种规劝,生怕再来一个皇帝被俘事件,他们这帮老臣可受不住啊!但是朱厚照主意已定,不容更改,他一心想建功立业,又怎会放弃这次机会呢!最终,他以大将军朱寿”的名义统兵出战。这次出征,他没有让任何文官随驾。】

    正德年间。

    “这帮文臣真烦!”朱厚照面露厌恶,这么好的机会,他怎么可能错过。

    他都是皇帝了,还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思做事!这皇帝当得也是没劲!

    再说太祖南征北战打下大明江山,成祖五征漠北,创下永乐盛世,他朱厚照凭什么不能效仿?凭什么不能出征?那帮大臣就认定了他是第二个堡宗吗?

    天幕都说了他是武宗,武德丰沛,看这次天幕过后,这帮大臣还叽叽呱呱么!

    而弘治年间尚不足十岁的朱厚照眼中也是闪过一丝兴奋,打仗啊!现在的他也好想去啊!

    朱厚照默默的抬头望了一下他爹,又默默的垂下头,这会的他想想就好了。

    【朱厚照自然不会是堡宗朱祁镇,朱祁镇这样的垃圾出一次便够了,朱厚照到了战场很快便觉醒了他超强的军事天赋。】

    【他首先派出少量部队引蛇出洞,牵制住敌军主力部队,再不断增加兵力来消耗敌军的锐气。】

    【整个战事持续了好几天,最终以小王子败退告终。这场战役使得明帝国北方边境暂时安定了一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