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54章 明朝的那些人那些事儿(六)

    【促织也称“蟋蟀”“蛐蛐”,咱们宣宗对斗蛐蛐那叫一个情有独钟,他痴迷到什么程度呢?】

    【据王世贞编纂的《弇州史料后集》有过这样的记载:“比者令内宫安儿、吉祥采取促织,今他所进数少,又多有细小不堪的,已敕他末后一运。自来时要一千个。敕至,尔可用心协同他干办,不要误了!故敕”。】

    【这说的是朱瞻基给苏州知府况钟下的一封旨意,简单来说就是嫌弃京城周边的土质不佳,孕育不出优秀的蛐蛐,所以把心思转到了江南,给苏州知府下达了这么一个命令:“你去给朕弄来1000只好蛐蛐。”】

    【看起来是不是有那么一点荒唐啊!可这也足以见宣帝对于蟋蟀的痴迷。】

    永乐年间,朱棣显见的皱了皱眉头,一个帝王可以有爱好,有娱乐,但是沉迷于此,玩物丧志那就不好了。

    朱瞻基呢!随着自己的事一件件的被天幕披露,他的脑袋越发低下,心底是忐忑不安,毕竟他还没当上皇帝呢!这个国家还不是由他来做主!

    【上面的旨意一下达,况钟又怎敢不照办,可是一千只蟋蟀也没那么好找啊!官府的人手又怎能够?不够,百姓们顶上啊!一时之间,街头巷尾都是寻卖蟋蟀之声,所谓上行下效,蟋蟀涨价那是必然的,甚至有些上好的蟋蟀一只都要十几两黄金。以至于在苏州一带流传着这么一首民谣:“促织瞿瞿叫,宣德皇帝要”。】

    【娱乐本身没什么,甚至安安觉得作为帝王娱乐一下无可厚非,可如此娱乐,却是有点劳民伤财了。】

    天幕突然的严肃,听得各朝各代帝王的心忽的一紧,其实他们也没觉得有什么,作为帝王,操持国家的同时,享受一下也是应该的,可是天幕突然生硬的语气,让他们隐隐意识到了什么。

    娱乐没问题,但是别建立在百姓的痛苦之上。

    【明人吕毖的《明朝小吏》中也有过这样的记载:“帝酷好促织之戏,遣取之江南……觅得其最良者……妻妾以为骏马易虫,必异,窃视之,乃跃去。妻惧,自经死,夫归,伤其妻,且畏法,亦经焉。”】

    【这真的是一个很悲伤的故事,说的是苏州城西枫桥镇上的一个粮长,看到了一只上好的蛐蛐,于是乎用骏马换取了这只蛐蛐,粮长的妻子出于好奇想要一睹蛐蛐的风采,打开了笼子,结果蛐蛐就这么跑了,再也找不到了,粮长的妻子害怕极了,一根绳子了断了自己的生命,当粮长回到家中,发现蛐蛐不见了,自己的妻子也上吊死了,双重打击之下,他也便自杀了。】

    【就为了一个蛐蛐,一家两口人搭上了性命,难免不让人唏嘘,清代文学家蒲松龄甚至为此写了一篇《促织》的故事。】

    【当然,为此升官发财的也不在少数,据闻安徽庐州府就曾进献过一只特别善斗的蟋蟀,在宫中斗翻十几只名虫,于是宣宗大喜,赏赐了庐州知府千两黄金,宣宗甚至还以官职来赏赐蟋蟀进贡者,如此一来,多少人为此前仆后继,无不把抓蟋蟀当成头等大事。长此以往,民不民,官不官,如粮长一家的悲剧亦不是个例,百姓们若抓不到好的蟋蟀,掉脑袋者不甚其数,多少人为此家破人亡。】

    【因蟋蟀而言生死,因蟋蟀而言富贵,是不是觉得很荒唐,可就是这么荒唐的事还是发生在太平盛世之下。明宣宗是昏君吗?他不是!他所在的时期,经济空前的发达,但是这种家破人亡的事却是悉数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