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9章 百读秘籍难解义

    李耳赞叹道:“真不愧是圣人,居然有降龙伏虎之威能。”

    老者点头道:“是啊,后来我等来到天子身边,皆对圣人行礼致谢。天子还欲将他留下来为王室效命,只是那圣人没有答应。”

    李耳问道:“那然后呢?”

    老者回答:“然后圣人转身欲离开,但天子拦在了他面前,对圣人说道:“先生有降龙伏虎之能,为何不为王室效力?当今天下战乱不止,江山社稷重于泰山,以先生之才必能助寡人定国安邦,消除战乱。”那圣人淡淡说道:“成,乃时也,亡,亦乃时也,此乃自然之道,一人之力不可扭转乾坤。”天子难懂其意,亦知圣人无意留下,便请求道:“先生之言,字字玑珠,寡人不才,实难悟之,愿先生留下真言,待寡人回宫后细细参之。”说完,他让侍从拿来竹简和笔墨。圣人点了点头,他没有多说什么,只是轻轻的在竹简上写下了数行字。写完后,他将竹简交给了天子便缓缓离去了。”

    李耳低头看了看手中的竹简,轻声道:“就是它了吗?”

    老者道:“回宫后,天子日日参悟竹简中的深意,也请来了文武百官来帮忙解义,但却无一人能解其中奥妙。无奈之下天子便将圣人的这份竹简交给了老夫,让老夫放于守藏室中,并说若将来有人能解其中深意,便将此人带到他面前。”

    李耳恍然大悟的点了点头,他迫不及待的想要看这神秘的竹简中到底写了什么。

    老者微笑道:“看来孩子你已经按耐不住了,好了,老夫不打扰你了,你且慢慢看吧。”说完,老者回到了他的位置上。

    李耳充满期待地将竹简翻开,只见上面写着:

    无,乃天地之根,有,为万物之源。

    天地虽犹存已久,然世人不知其虚实,亦难知无之可贵。

    无中可生有,有中生阴阳,阴阳孕万物。

    人者,有也,无中而生,为欲念之主也,而欲念生阴阳,为天地万物之主也。

    天地,虚者也,变化莫测,生死无常,故生六十四象。

    世人皆奉有而忘无,失其根本,故而生欲、生惧、生苦。

    若人奉无,可常也,无生无死,无苦无痛,乐之极致。

    万物生于无,而后又归于无,无始无终,无头无尾,至善圆满。

    无非有,亦非无,言语道断。

    若人奉无,致虚守静,可与之合。其旨在静,除尽欲念,守静至极,物我两忘,可知始末。

    初步浏览了一遍,李耳既感到开心又感到沮丧。开心的是,他知道这就是自己一直以来想要找到的答案。沮丧的是,他完全不知道上面说的是什么。

    他只好一字一句的进行分析。

    首先看第一句。

    “无,乃天地之根,有,为万物之源。”

    李耳开始解读:“无,乃天地之根?到底这个“无”是什么?是虚无吗?为什么它能生出“有”?而这个“有”,指的又是什么,它为什么是万物的源头?”

    他没有答案,只好看下一句。

    “天地虽犹存已久,然世人不知其虚实,亦难知无之可贵。”

    李耳摸着下巴思考:“天地之虚实?难不成天地还能是虚的不成?天地肉眼可见的真实,能看到颜色,能听到声音、能闻到气味,能触到软硬,这不是很真实吗?从没有人怀疑过天地的真实性,可这句话中却指出世人并不知其虚实,令人匪夷所思。并且句中还提到“无”之可贵,这个“无”似乎就是宇宙的源头,但是实在难以明白到底是什么。”

    他还是无法理解,便看下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