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一阙 皇家猎场

    第一阙皇家猎场

    公元907年,梁灭唐,断唐三百年基业,及后唐兴,契丹兴晋灭晋,后汉又兴,后周灭汉,遂中原不过五十年,已历五代……

    夷狄盛衰兴替,其地环列九州之外,西北常强,契丹最盛,为中原大患……

    动荡积难,唯民最甚。

    梁太祖开平二年夏四月辛丑,荧惑犯上将。五月,客星犯帝坐,人心惶惶。六月驻北帝台军征契丹胜,旋灭凉国,将军安晋自立为王,国号戚。

    戚武王八年,有识之人论天下:世道如幺弦。

    戚国帝台京郊有歌谣:云中翡翠冠,冠上帝台城。

    帝台风光之美仅由此歌谣便可想见。

    而这歌谣中的翡翠冠怕是除了第一个吟咏出这两句诗的那人外,天下人都理所应当的会意为帝台城外环城绵延如将帝台抱在怀中的两岐山,而其实真正所指,却是那护城的一痕碧水。

    当年那人初到帝台城下,水波中帝台城墙潋滟倒影,真好似镶嵌于翡翠冠上,若由此想来,诗中的帝台其实也只是这河中倒影了。

    只是物化苒苒换年华,怕是连那人也忘了当年脱口念出的诗句中所含初见帝台时真正的所思所想,而歌谣本无主,怕是连他自己都忘了当年曾念过这两句。

    以讹传讹,却是闻名天下。

    但这担了虚名的两岐山,山川焕绮,却也不愧了这个虚名。

    东岐桃树西岐梅,花树相映遥,相互依偎的窈窕,山上青樱谷底杏,对枝和春风,翠屏相列的冷媚。

    而正是这东岐山下,一片绚烂的桃林平仄后,却是一方缠绵草场,天然石层东南北,却有网开一面的慈悲,仿佛天意神祇,因此是戚武王亲选的皇家猎场。

    九月清秋,角鹰初下,八十里秋草稀绵,山谷间猎号浑长。

    一时千骑红尘,仿佛绝地而来,来去如飞,怕是连这两岐山神也要被震醒了躲在石缝间觑看。

    金弓银箭,缎绣锦袍,羽翼如缎的苍鹰驯服的落在手臂上,各色猎犬争逐而来,皇家子弟马后横捎那奢华的意气。

    两岐山迎来了又一场秋日狩猎。

    万里长空,风如巨翼,一支雕翎箭逆风而出,弧线流丽,尾端一片碎风。

    草丛中一只白兔中箭死去,它被射中时似乎都不曾觉察,长长的耳朵仍旧柔软的蜷着。

    当下猎场上一片喝彩欢呼之声,奔腾不绝,侍从拾起草丛中的白兔奉上与一人。

    那人跨坐在一匹紫电马上,一身藏红绣蟒锦袍,紫玉冠半束墨玉长发,挥手间一只苍鹰直冲云霄,凌厉生风,带起发丝扬起,抬首可见月眉星眸,尊贵天成。

    那人接过白兔,策动紫电马向场中奔去,百官簇拥,鹰扬卫环列,玉骢上一人身着藏红猎袍,浓眉电目,视人如透,器宇威仪便在这目光中一层层彰显。

    “父王——”

    身着藏红袍的男子跪拜于几步之外的帝王马前,双手献上这场狩猎中第一样猎物,戚王挥手,身旁的侍从接过男子手中的白兔送到戚王面前,戚王微微颔首。

    场上策马来回奔驰的皇族和官宦之家的子弟仍旧雷动喝彩,戚王身后百官亦交口称赞。

    “太子殿下武功过人,果然今日又拔头筹啊!”

    “皇上当年马上取江山,太子殿下今日风姿当真有陛下之风!”

    一片称颂声中,太子微微抬首,秋风猎猎,戚王目光如炬,似有笑意,而这若有若无的笑意中,却有半生戎马的武将悍烈,十载皇权的帝王矜贵。

    一片浓密的危险。

    风更大了。

    太子恭敬虔诚的垂下了眼眸,锋芒错过。

    “到底只是只白兔,又非猛兽,各位爱卿太过谬赞了,更何况白兔性情狡诈,如此之物,不进献也罢。”

    众人皆是一惊,太子武功出众,拔得今日头筹,然而,戚王却似乎并不欣喜,更甚言辞竟有苛责之意,莫非是于太子不满?

    然而语气却又平缓,不见厌怒,又是为何?

    一言既出,众人心上尽是疑影掠过,深浅揣摩。

    “中虔,起来吧,再去。”

    这一句竟又似带笑意激励,神色间却又是漫不经心,一再不定的言辞神色已让众人心上风澜骤起,甚至有几人压不下心中汹涌,脸上已明显流露衡量之色。

    中虔闻言起身,重新上马,奔驰回场上,面上如常,仍是尊雅自持的淡笑。

    猎号又起,雄浑之音,直逼人心,场上少年更是踊跃,猎杀恣意。

    野火燎原,浓烟弥漫,又一阵猎号响起,只见东面刺梅丛中被烈火驱赶出一群鹿,一时烟尘起合,迅敏胆怯的鹿群奔跑逃命。

    箭矢如雨,哀鸣伤心,一片犹如仙境般的屠杀,逃过围捕乱箭的鹿也终多落了网索之中。

    烟尘渐散,终于止息,逃掉的寥寥无几。

    侍从上前检视,众人犹自激奋,戚王策马而动,扫视了一眼,不以为然道:“鹿王呢?”

    众人闻言四处搜寻,忽然一人大喊道:“在那里!向谷口逃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