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一章没事聊永生,却跑来一个球

    2027年9月6号;

  中国南方某不知名的小城镇。

  南方的火城小镇,秋初夏末还是那么的艳阳高照、炙热如火。秋初的风,似跟着夏末收尾般,慵懒而缓慢的向一间不大不小的教室拂去。

  余乐,是一名高中教师。他也不是什么正牌大学毕业而去当的老师,完全凭他后来的一腔热血考就。至于余乐的家人,对他也没有过高的要求,只希望他能像他名字所述一样,余生都过得快乐。

  当然,这不是说余乐已是垂垂老者,反而正好相反,余乐还是个小年轻。

  之所以会如此解释,那是因为很多人听到他名字,就会去联想到人的余生;而常人一般认为的余生,都是有过坎坷经历的人,这年龄自然也偏大些。

  余乐家人给他取余乐这样的名字,是因为他父母觉得人从呱呱落地开始,就是人的余生;所以余乐的名字,从出生就开始寄托了父母对他的美好福意。

  正在给学生上课的余乐,看到在正午时分,学生们无精打采、浑浑噩噩的模样,这让他在自嘲之余,也暗自觉得自己讲课是否有些太过于单调与乏味。

  当然,余乐也能想到大部分人在正午这段时间,精神头不佳。

  可现在这让他觉得,再经过他现在这么一催眠的不停叨叨说教,大概率是被学生们当成了催眠曲。

  想到这,余乐清了清嗓子讲道:“同学们,世界曾因2020年的新冠疫情,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人们因此讨论最多的,也是关于病毒的各类问题。”

  “生物学,也开始逐步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

  “作为一名老师,今天就跟同学们,聊聊生物史上的某些不确定事物。”

  “关于人类在生物学上的永生可行性。”

  说完,余乐故意停顿了一下,然后瞧了瞧讲桌下方,似被该话题引导的有些跃跃欲试的学生,内心泛起一丝小雀跃,就又继续讲道:“同学们有什么想法可说,不妨在课堂上就此探讨一下。

  对此,讲桌下的学生们似乎互相交换了一下小眼神。其中一名模样清秀,身上带丝孤傲气息的女学生站了起来。

  作为刚来这所学校不久的余乐,虽然现在处于大部分学生还没认识全的阶段,不过这名模样清秀的女学生,却是认识的挺早。

  课代表这样的生物,绝对是新老师最先认识的学生之一。

  该女生,先是扶了扶眼镜,声音听起来清脆悦耳:“老师!关于在生物学上,人类永生的可能。学生个人觉得即使以后生物学发展到了一定程度,人类本体,也超脱不了在自然下衰老的命运。”

  对于该女学生的观点,立马有个男学生举手表决反驳道:“老师!范婷婷的说法太绝对。”

  “学生认为,虽然人类超脱不了人体在自然下衰老的命运,可是经过未来一些生物学对人类的基因改造,肯定能大幅度降低人类本体的衰老过程。”

  那名叫范婷婷的女学生,似乎对这名男学生的话不认同,连忙反驳道:“周勇!你是不是没有理解我话中的意思啊!……”

  眼看着自己的两名学生,在为关于人类永生这个话题,开始争论起来。

  余乐明白,这是人类自身在对待人类是否能够永生这个终极问题,保有着本能上的最大兴趣。

  “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这样的话,已是不断在明示着人类对死亡意义的深思解读。

  同样,有句话说得好:“老而不死是为贼。”这虽然带有某些语言责怪性质,却又何尝不是对老者智慧的一种认同。

  可这种认同,却有着局限,人类会因身体在自然衰老过程之中,渐渐影响到人类的精神处于不稳定状态。

  也就是某些人在老的时候,智力开始跟着退化的原因。虽然也有着“越老越成精”的说法,却也只是人类对待老者智慧的另一种说法罢了。

  人类,终究抵不过在自然规律之下的某些功能,渐渐陷入衰退进程。这也是现在人类从历史,都或多或少去注重某些可以在精神意识上,能够超凡脱俗的愿景。

  可是,谁也不知道人类在死亡后,灵魂或者精神意识的去向是哪里,科学也是对此类研究、研究的不够透彻。

  随着现代社会,在各种智能科技的不断运用与发展下,让人类对精神意识上是否能够永生的可能,开始有了一些似是而非的美好想法与念头。

  那就是通过精神上的意识形态,把人类的意识托付与冷冰冰的科技机器之中,让人类的意识能够在网络上得到长存。

  这诠释着一种意识精神上的超脱永生。

  如此看似美好的愿景与想法,可目前在人类实际操作上,却还是很有限。

  现今人类很多智商超群的科学家们,总会面对人类在大自然规律下的生老病死等原因,一些因他们正在研究的某项高科技,也只能止步于他们的死亡;

  而且很多因衰老后,智商跟着退化等原因,最后留给后世的,也只是他们研究的那些似是而非的理论。